-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论语泰伯第八(8.4)详解及心得体会
8.4【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
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
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注释】:
孟敬子:鲁国大夫仲孙捷。
动:作,这里指整肃。
暴:粗暴无礼。慢:懈怠不敬。
鄙:粗野。
倍:同背,背离,不合礼仪。
笾(biān)豆:祭祀用具。
有司:主管某方面的官吏。
【译文】:
曾子得了重病,孟敬子来探问,曾子说:“鸟快死时,叫声都很悲哀;人快死时,说话
都很善良。君子所重视的问题有三个方面:让自己的容貌从容恭敬,就可以避免粗暴无理;
让自己的脸色严肃起来,就可以得到信任;言谈优雅,就可以避免庸俗荒谬。至于祭祀和礼
仪方面的事,自有主管这方面事情的官吏在那里管理。”
朱熹《论语集注》:
言道虽无所不在,然君子所重者,在此三事而已。是皆修身之要、为政之本,学者所当操
存省察,而不可有造次颠沛之违者也。若夫笾豆之事,器数之末,道之全体固无不该,然
其分则有司之守,而非君子之所重矣。程子曰:“动容貌,举一身而言也。周旋中礼,暴慢
斯远矣。正颜色则不妄,斯近信矣。出辞气,正由中出,斯远鄙倍。三者正身而不外求,
故曰笾豆之事则有司存。”尹氏曰“养于中则见于外,曾子盖以修己为为政之本。若乃器用
事物之细,则有司存焉。”
言行和道虽然无处不在,但是被君子所看重的就是这三件事情。他们都是修身和执政的
根本,学习的人应当仔细审查自己,不可以随意颠倒是非和违背它。对于祭祀的事情,有具
体事务的官员负责君子不应该太过于将重心放于此。程子说:动容貌,就是言行举止。人
的仪态、风度,要从学问修养来慢慢改变自己,暴是粗暴,慢是傲慢看不起人,人们应该远
离它们。对人态度不妄自菲薄,这样接近诚信。讲究言辞语调,就会远离粗野无礼。这三样
是不能从外面求到的,所以说祭祀的事情有具体事务官员管理。
张居正讲评:
孟敬子是鲁大夫仲孙捷。昔曾子有疾,孟敬子往问其疾。曾子将有言以告之,恐其忽略
而不加之意。故先发言说道:“大凡鸟之将死,恐惧迫切,故其鸣叫必哀。人之将死,本然
之良心发现,故其言语必善。今我既将死矣,有言则善言也,子其听而念之哉!”
贵是贵重。道是道理。暴是粗厉。慢是放肆。信是信实。辞是言词。气是声气。鄙是凡
陋。倍字与违背的“背”字同。笾是竹器,豆是木器,都是祭祀所用的。
有司是执事的人。曾子因孟敬子平日好琐屑于细务,而忽略了大体。故告之说:“道虽
无所不在,然有紧要的,有可缓的,不可以泛求也。吾观君子于日用之间所贵重的道理,只
有三件。三者何?盖人之容貌彰于一身,易至于粗粝放肆,此所以多失容也,惟君子不动容
貌而已,才动容貌便雅饬恭谨,而远于暴慢。人之颜色形于面,对人多勉为端正,而中心不
然,此所以多失色也。惟君子不正颜色而已,才正颜色便表里如一,而近于信实。辞气宣于
口,易至于凡陋背理,此所以多失言也。惟君子不出辞气则已,才出辞气便成章顺理,而远
鄙背。此三者乃修身之要,为政之本,所当操存省察,而不可顷刻违背,故君子所重在此而
已。若夫用笾豆以供祭祀之事,如此类者,不过器数仪文之末,则自有执事者司之,君子亦
何用屑屑留心于此哉?”盖人之为学,贵识其大,大行既无不善,而小节亦无所遗,固为全
德。若舍其大而务其小,则大本既失,小者亦不足观矣。况于帝王之学,又与士庶人不同,
则凡正心修身以立天下之极者,又岂在于仪文度数之末哉?有志于圣贤者,当知所务矣。
南怀瑾讲评:
这里前后三节是紧密相连的。也就是曾子有病,快要死的时候,鲁国的一个大夫孟敬子
来问他。问什么问题,书上没有说明。可是曾子答复的话我们看到了。再从下文连起来看,
可知孟敬子所问的,并不是前面曾子所讲的这三个问题。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猜想得到,孟敬
子这位鲁国的大夫,一定问他,对于处理国家大事,还有什么秘诀?而曾子不管那些,把问
题撇开了,只教他作人做事的道理。因此下面一句话说“笾豆之事,则有司存。”所谓“笾
豆”是古代的祭器,用竹制成。在这句话里代表了“执政”之事。曾子在这里是告诉孟敬子,
我只能贡献你作人处事的修养。至于你所问的政治司法上的事,不必来问我,自然有管理这
些事的人在那里,你可以去问他们。后来汉文帝问丞相陈平天下钱谷出入方面的某些问题,
陈平对以“有主者”;以及汉宣帝时的“丙吉问牛”都是同一道理。由此可知孟敬子所问的
是笾豆一类的事,而曾子所答复他的,还是在教育他,要他注重作人,从内心基本的道德修
养去做。学问好、德行高以后,不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