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说课稿.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所选古代诗文,皆为传统的名家名篇。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知识积累。单元教学要求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而更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二、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和本课内容及学情,我想,本节课的预期学习结果应体现在以下四点:

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理解写的是什么)

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3.感悟作者雅趣和孤高自赏情怀。(情感目标)

4.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技能性、积累性目标)

前三条任务连起来是一个序的学习过程,第4条穿插在此过程中进行,体现了认知规律和学习的程序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并引领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孤傲高洁的情感。

难点:品悟文字的精妙,把握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四、教学整体思路

本节课以“读”贯串整节课堂,采用“一线串珠”式方法,设计“导读——译读——疑读——研读——品读——背读——延读”七个环节,层序递进。预计在“品读”环节达到课堂教学高潮。

五、教法

1.诵读法:以“读”作为教学的抓手,由最初的“范读”到最后的“延读”,“读”是整堂课的主线,通过“默读、齐读、寻读、自由读、想象性朗读、虚拟性朗读、创造性朗读”等多种方式,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了解写法。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2.疑读法:本节课牢固树立问题探究意识,一方面师生围绕问题进行对话,层层深入,深化思维;另一方面,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反复回看文本、研读文本、感悟语言、品味语言、揣摩语言、领悟内涵、感受情感的过程。因为问题具有定向、整合、导学、引思的功能,从本质上说:是问题驱动了本节课堂教学。

六、学法

1.朗读法:教学中将朗读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品味、思考的过程中品析词语、体验情感。

2.质疑法:课堂思维从学生开始,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主动发现问题。

3.去字法:从字词的删减入手,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通过句子前后变化的对比,去想象、去思考、去体味语言的妙处。

4.补白法:通过移情式的体验,想象补白文本以外的内涵,体会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情感。

七、教学过程

(一)导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前几天我们欣赏了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美景;品味了清澄明澈、静谧美好的承天寺月色;还观看了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钱江大潮,山水之旅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继续我们的快乐之旅,我们到杭州西湖,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看看今天又将有怎样的收获。

说明:导语重在营造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本文导语设计把学习过程比作“愉快的山水之旅“,一方面回顾旧知,一方面又引出新的末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他们的求知兴趣。

(二)译读

1.教师伴竹笛曲《别样的乡愁》范读,学生听读,尽可能随着行踪的变化、景物的呈现,想像并进入所营造的情境之中。

2.指导学生自读。

第一遍:重在整体感知,注意语音(正确、流畅)。

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节奏、停顿、快慢)。

第三遍: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轻重、抑扬、抒情性)。

3.疏通文意。

①自读:参照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语境、自己揣摩。

②同桌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指导。

③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余驾一小船(数词“一”)上下一白(副词,全)客此(动词,客居)

鸟声俱绝(动词,消失)强饮三大白(勉强)

④学生齐读课文。

说明: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有别,必须重视它的文体特点和字面教学。只有疏通文句,才能深入了解文言字词知识,更好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字面教学是个基础,既不能简单感知一下文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又不能牵着学生走“串讲包办”。这里主要通过反复诵读、自主思考、合作攻关来疏通文意,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拔、提醒。“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理解其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

(三)疑读

学生默读课文,标出有疑问的地方,小组长归类后把问题写在纸条上交给教师。

综合各组的问题,教师选出如下有代表性问题:

为什么作者在初更时分驾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