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R
○
diminutaTM
缺陷假单胞菌(B.)ATCC19146菌种鉴定
1.菌落形态
TSA平板:微黄,光滑,边缘整齐。
2革兰氏染色
.
2.1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
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
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
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
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
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
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2.2实验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
是:
1取载玻片用纱布擦干,载玻片的一面用marker笔画一个小圈(用来大致
确定菌液滴的位置)。涂菌的部位在火焰上烤一下,除去油脂。
2涂片:
液体培养基:左手持菌液试管,在酒精灯火焰附近5cm左右打开管盖;右手
持接种环在火焰中烧灼灭菌,等冷却后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在洁净无脂的载
玻片上涂直径2mm左右的涂膜,最后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灭菌。
固体培养基: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无菌水,再用接种环取少量菌体,涂在载
玻片上,使其薄而均匀。
3晾干:让涂片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4固定:让菌膜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以不烫手为宜)。
5染色:将固定过的涂片放报纸上,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液,染1min。
6水洗:用水缓慢冲洗涂片上的染色液,用吸水纸吸干。简单染色结束可观
察细胞形态。
7媒染:滴加1滴碘液,染1min,水洗。
8脱色:吸去残留水,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20-30s至流出液无紫色,立
即水洗。
9复染:滴加蕃红复染3-5min,水洗。至此,革兰氏染色结束。
2.3染色结果
革兰氏阳性菌都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都呈红色。
缺陷假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菌
3.靛基质(Indole)试验
3.1原理
某些细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吲哚的存在可用显色反应表现出
来。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苯醛结合,形成玫瑰吲哚,为红色化合物。
3.2试验方法
将待试纯培养物小量接种于试验培养基管,于36±1C培养24h时后,取约2ml
培养液,加入Kovacs氏试剂2~3滴,轻摇试管,呈红色为阳性,或先加少量乙
醚或二甲苯,摇动试管以提取和浓缩靛基质,待其浮于培养液表面后,再沿试管
壁徐缓加入Kovacs氏试剂数滴,在接触面呈红色,即为阳性。
缺陷假单胞菌为阴性结果
4.甲基红试验
4.1原理
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可进一步分解,
产生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降至4.5以下,当加入甲基红试剂则
呈红色,为甲基红试验阳性。若细菌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转
化为其他物质(如醇、酮、醚、气体和水等),则培养基的酸度仍在pH6.2以上,
故加入甲基红指示剂呈黄色,是为阴性。
4.2方法
挑取新的待试纯培养物少许,接种于通用培养基,培养于36±1°C或30°C
(以30°C较好)3~5天,从第二天起,每日取培养液1ml,加甲基红指示剂1~2
滴,阳性呈鲜红色,弱阳性呈淡红色,阴性为黄色。迄至发现阳性或至第5天仍
为阴性、即可判定结果。
4.3结果
呈现红色为阳性;橘红色为弱阳性;黄色为阴性。
缺陷假单胞菌为阴性结果
5.V-P试验
培养基:含葡萄糖、K2H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