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VIP

精品解析: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都石室阳安学校高2022级高二上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物是“物”,即有生命力的自然物。这种生命力,在古人那里,主要指气。《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存在于气聚。“气聚”包括两层内涵:作为生命力的气的出现和作为材质的气的聚集。前者指神,后者指形。荀子完全吸收了传统的生命观,他举例说,古代有个叫做涓蜀梁的人,不仅胆小,而且愚昧无知,“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失气即断气,断气便没有了生命力。气是人生的生命力。有气便是生物,无气便不是生物。荀子曰:“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如果能够治气便可以养生,从而能够长寿。生命在于气。这种气不仅仅是生命力,而且蕴含着形体气质。荀子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金木水火土等属于构成生命的材质,但是其本身并非生命物。草木有气,故而有生命。

万物生生不息。万物不仅因天地之和而出生,而且也会顺自然之和而成长。其中,万物生存的本原便是性,或者说,性是万物生存的初基,性是生之初。荀子曰:“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性即万物的“自然的禀赋”,是生物的最原始的禀赋,是生物的天生状态。荀子称之为“朴”:“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朴,《说文解字》曰:“木皮也。”木皮即材质。性即原始之材,是物的原始的、自然的禀赋。

在荀子看来,人性是人类作为生物的自然禀赋,并无本质属性之义。人性即是物性,人欲即是物欲,或者说,荀子以物性言人性、以物欲言人欲:“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这段经典文献,多数学者按照现代观念予以解读,如李晨阳教授认为“说先王制作礼的目的是让人的欲望不受现有物资的限制,同时欲望的满足不应耗尽物资供应,物欲两者互相扶持,双双增长。”其实不然,他讨论的是物与其活动即欲的关系,其中,“物”是主语,“欲”是谓语。他探讨的是物之欲,而非欲之物。“欲必不穷于物”的意思是欲不能够超出物的能力范围、不能让物困穷。“物必不屈于欲”的意思是物不能屈从于自己的欲。欲是物之欲,属于生物的行为。这种行为最终决定于物本身。物欲或人欲要适可而止。物或人天生有欲。这些欲求虽然很重要,但是一定不能超出人自身的限度。用现代人的话说,人要做自己的欲求的主宰,而不能颠倒。

事实上,在先秦时期,不仅荀子以物性解释人性,孟子有时候也这样做。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牛山,作为自然物,属于一种“生物”。这种“生物”的最初形态便是性。牛山之性,在孟子看来,未尝不美。它之所以变成荒芜的样子,原因在于后天的砍伐。生物有自己的本性。这些本性便是其天生的自然禀赋。《庄子》也有曰:“啮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席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数人将此文本中的“物”理解为无生命的物体,如王博先生把物理解为事物,从而无法解释“物之所同是”的内涵。物乃是能够认知之生物,属于行为主体,而非行为对象。

荀子曰:“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性能知。这种知的能力不仅人有,而且动物也有。荀子曰:“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血气之类的生物都有知的能力,这是其自然禀赋,是性。当荀子从性的角度来思考人时,他仅仅将人视为一种生物。荀子曰:“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责也。”从性知能力来看,荀子对人与禽兽不加区别,认为人和禽兽天生具备一样禀赋或能力,这种禀赋便是性。因此,从初生之性的角度来看,人与禽兽等物没有本质区别,人之性即物之性。这便是荀子性概念的核心内涵:性仅仅指称物性,即生物的自然禀赋,它不分人禽。

这种物性,既可以称之为无规定性的自然禀赋,也可以视为物的规定性,但绝不是人的规定性。因此,对于人来说,此性是无规定性的自然禀赋,是生物的初生形态。

(摘编自沈顺福乔建宇《人性即物性:荀子性论新说》,《中国哲学》2023年第3期)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朴,《说文解字》曰:“木皮也。”这可谓是对荀子“自然的禀赋”的形象化解说。

B.李晨阳认为先王制定礼是因为厌恶祸乱,目的是调养人的欲望,满足人的要求。

C.孟子认为牛山有自己的本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麋鹿爱学习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法律职业资格证持证人

多年法律、教育从业工作,合同文书、考试真题资料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20日上传了法律职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