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及教案
《寡人之于国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寡人之于国也》是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了反映
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该单
元的教学重点是要了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如何
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
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本文的特点,我拟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和
重难点:1、学习孟子“仁政”的思想;2、掌握“熟、发、直、兵、胜”
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
用法,了解“或……
或……”“是……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
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3、学习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
法及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领会孟子辩词的思想性、
逻辑性。本文系诸子散文,时间跨度大,学生较少接触论辩式议论文,因
此,重点“3”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主体的指导思想,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既让大部分学生充分体验说
的乐趣和说的畅快,又培养了学生探讨学问的好习惯,体现了“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2、说学法:
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因为教法只有在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才
是有效的,教师要研究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
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
力的目标。背诵时还要指导学生运用意义记诵法,因为高中学生正处于由
机械记忆向意义记忆转变的时期,记诵要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
学生的记忆规律。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孟子,导入课文: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第二遍,请一组学生齐读,其他组的学生注意找他们读错的字词
和断句错误的地方。
3、第三遍,全体学生齐读,带着两个问题去朗读课文,两个问题是:
第一,这篇课文记载了谁和谁的一次对话,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
讨论的?第二,课文中谈及“民之加多”的语句有哪些?
通过以上三个小步骤,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
读,使文言文语感的训练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落到实处。另外,使学
生整体上对文章有所了解,明确课文是孟子和梁惠王围绕“民不加多”展
开的一次讨论,通过文中谈及“民不加多”的三个语句将全文分为三个部
分,为下文的进一步亮点探讨铺好道路。
(三)齐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难句举释(面上展开)
将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负责1-2节,第二组负责3节,第三组负
责4-5节。结合注释分组翻译,找出难句相互讨论,讨论不决,推举一
名同学指出疑词难句,教师集中加以讲解。如此,教师重在点拨省时省力,
学生积极参与,手脑并用。
2、掌握重要实词(点上突破)
教师提示应重点掌握的词语:①填然鼓之②弃甲曳兵而走③或百步而
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数罟⑥树之以桑⑦衣帛
⑧养生丧死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⑩王无罪岁这一步可分组展开竞赛,
提高课堂效率。
这一个环节的设置,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
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深入分析,亮点探究
1、通过一系列点拨式提问,让学生理清思路,可以设置如下这些问
题:①第1小节中,梁惠王提出了什么疑问?
(明确:“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但“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②他认为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他有哪些具体做法?(明
确:移民移粟)③第2—4节中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
“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
“战”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④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要想“王道之成”
还需采取哪些措施?
(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
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
用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
序之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