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三年级测量教学反思
三年级测量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教学中的
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测量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级测量教学反思1
从二年级的测量—认识厘米和米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感觉学生对
这个知识点的掌握并不是很好,因为这不同于简单的加减计算,那时
候我就深刻的反思过如何教好“测量”这个内容。也跟同组其他成员
讨论过,受益匪浅。明白这样的课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操
作,自己探究,自己总结。特别是认识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学生平时
接触得本来就少。于是,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创造性地安排了很多让学
生自己动手量一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开展推理和想象,使他们
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
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数学书、粉笔、水性笔,让学
生先估计一下它们的长短,然后实际测量一下,看谁估计得准确。然
后从教师直尺上让学生观察,以十厘米为一个单位观察,然后拿出事
先准备的十厘米的纸条,让学生感受。从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
识了“1分米”之后,我让学生小组内寻找或者回忆,看谁能说说你发
现的东西有哪些。没想到,孩子们的观察力那么强,孩子们津津乐道,
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效
果非常好!
通过这几堂课,在教授“测量”知识方面,我又有更多的反思,
一定要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概念,例如1毫米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观察5
分硬币的厚度,校园卡的厚度,爸爸妈妈身份证的厚度。充分感受1
毫米的长度。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记住这些长度,如张开手臂的长度
大概是1米,手掌的宽度大概是1分米,手指甲的宽是1厘米,两个
手指微微张开一条缝是1毫米。这样学生在没有测量工具时,也能大
概估计出身边物体的长度,而且学生也会觉得这种方法非常新颖独特。
没有反思,就没有成长。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年轻老师,更需
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的把教学工作做好。
三年级测量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感
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
的长度观念。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
第一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
样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
作标准进行测量。
第二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可能数值上一
样,但由于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让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准
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
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厘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
厘米的长度观念。新课开始,我鼓励学生选用自备的学具硬币,回形
针,文具盒、铅笔等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体会需
要采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从而揭示新课内容——认识厘米,然后让学
生拿出学生尺,自己认真观察,你在上面发现了什么?和学生一起找
一找尺上的1厘米,是从刻度0到刻度几?再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
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我及时总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
长度都是1厘米。并让孩子伸出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找一找,
我们身边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厘米长?引导学生观察食指的宽,
图钉的长,然后用尺进行测量,验证这些物体的长度。
学会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我通过设计帮
小马虎找错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测量图形中深刻地明确了使用学
生尺的正确方法:1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着几。
总之,本节课学生动手测量、观察讨论等活动中,学习积极性比
较高,基本上掌握了相关的概念和测量技能,但不足之处是我在练习
设计上忽略了学生的估测的能力的练习,另外,深度挖掘不够,如:
测量数学书的长,尺子不够长怎么办?这些都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测
到的。看来,今后还应加强备课的深度和广度。
三年级测量教学反思3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三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