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五单元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教学设计
一、甲午之殇与戊戌维新
1.下图是原载于1898年法国《小巴黎人》杂志的一组漫画,请同学们仔
细观察,分析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前两幅漫画形象而讽刺地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的状况,第三幅漫画则
反映出甲午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的民族危机。如康有为在《京师强学会
序》所描述的:“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
中国,岌岌哉!况磨牙涎舌,思分其余者,尚十余国。”
1896年,英国《伦敦学校岁报》评述甲午中日战争时首次把中国称为
“东亚病夫”:“夫中国——东方之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梁启超
翻译)”
其实康有为1894年在保国会的演说中也有一则特别形象的文字史料描
述了中国所面临的民族危机:“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
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
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
2.当蕞尔小国大败泱泱天国、三十年洋务终毁于一旦、四千年来首现豺狼环
伺,英勇不屈的中国中国人民又将作出怎样的抗争和探索呢?让我们通过
时间轴的时间定为来厘清这个问题。
1
由时间轴可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上层精英选择了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
族危机,而下层农民则以义和团运动的方式奋力抗争。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述戊戌维新前维新思想从传播。包括:康有为《新
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时务报》;严复的《论世变之亟》;
各式学会、学堂、报馆的创立。
投影“百日维新”的概念: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维新派的推动
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此后103天里,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
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
4.结合变法诏令的内容,探究戊戌维新运动的积极作用。
5.概括以下两则史料并展开问题探究。
材料1:“……乃合十八省举人于松筠庵会议,与名者千二百余人,以一书
二夜草万言书,请拒和、迁都、变法三者……至四月初八日(公历五月二日)
投递,则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
——摘编自《康南海自编年谱》等
材料2:茅海建详细查阅《随手档》《早事档》《上谕档》《电报档》《洋务档》
《收电》《交发档》《宫中电报电旨》等档案提出:“举人们的单独上书也达
到了31次,加入的人数达到了1555人次……四月初八日(5月2日),即
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15
件。”“由此可以证明,康有为组织的十八行省公车联名上书,并非都察院不
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摘编自《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2
探究1:两则史料为何会有不同的解释?主观感情+所处时代+问题角度+阶级立场
探究2:使用史料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论从史出+史料实证+孤证不立+二重佐证
探究3:两则史料说明了当时什么现象?部分官员与读书人共同推进维新运动的开展。
6.阅读下列史料,探究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百日维新的新政诏书连篇频发……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
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
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维新志土们大多是青年士人,为国家民族之救亡图存大业挺身而
出,以天下为己任,但却未能走入民间获得民众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够
的社会支援。它是一场准备很不充分的政治运动。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6月23日,光绪下旨,“立废八股,改试策论”要求下科即改,
甚至连给考生的准备时间都没有。这对历经十年寒窗苦读的士人来说,实
在太过苛刻。当时直隶士绅出于怨恨而扬言对康有为行刺。
材料四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
行太大┅┅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弟思窃深忧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