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专项练习题.pdf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专项练习题.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专项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专项练习题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下面是由店铺为大

家准备的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专项练习题,喜欢的

可以收藏一下!

一、填空。

1、边长是2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2、长方形的长6厘米,宽2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厘米。

二、解决问题。

1、给一块长28米,宽22米的菜地围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2、妈妈要给一块边长是20分米的白布绣一圈花边,花边长多少

分米?合多少米?

3、一块长方形的草坪长16米,宽14米,在草坪四周修一条水泥

路,水泥路至少长多少米?

4、小明围着边长为20米的菜地跑了5圈,一共跑了多少米?

5、用一根长16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

少厘米?如果用同一根铁丝围成一个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

长是多少厘米?

6、用4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

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三、填空。

1、长方形的长是7米,宽是3米,周长是()米。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米。

3、一个长方形,长9厘米,宽比长短2厘米,宽是()厘米,它

的周长是()厘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分米,它的边长是()分米,也是()

厘米。

5、一个长方形,宽3厘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

6、一条绳子长8米,正好绕正方形桌面一周,这张桌子的周长是

()。

7、把一个长为9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形分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和一个长方形,小长方形的长是()厘米,宽()厘米,周长是()

厘米。小正方形的周长是()。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说课稿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

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

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

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

形、正方形的面积,其它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

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

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过程中自控力

不强,学生排斥对话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

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

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

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

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

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

数学问题。

说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

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

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

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

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

文档评论(0)

186****3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