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pdfVIP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教学设计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选修课中的一篇散文,内容并

不复杂,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个关键词或者是关键点进行串联能够更好地展

开教学。拟抓住文章结尾句中的“关连”一词,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体味

散文的诗意美,使学生在知人论世中感受散文蕴含的哲理。

一、教材分析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是一篇探讨“人与自然”的诗化审智散文,作者以跨越

时空的独特诗意手法表达了对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无限赞美,对于时空变幻、

物是人非的哀叹以及珍爱生命、珍爱和平的呼唤。新课标指出:“通过审美体验、

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

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一文能够让学生

体味到自然美、人文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朗读,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二)理解文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把握作者“用现存的事物来追溯曾经

的世界”的联想手法(重点)。

(三)了解作者和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生命不息的赞美,

感受作者对时空变幻的哀叹,对珍爱生命、珍爱和平的呼唤(难点)。

三、教学方法

为了能够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笔者采用朗读法和小组讨

论法。在启发联想中,与学生的诵读品味和自主探究的学法相结合,展開联想,

拓展思维,引导学生感受“人与自然”,体味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四、教学流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作者冯至并为

本文取名《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大家是否有这样一个疑问,既然是一个已经

消逝了、不存在的山村,为什么还要介绍它呢?作者都写了山村的什么呢?带

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冯至是如何介绍这个消逝了的山村的。

(一)初读全文,识山林找山“路”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初识山林时,心中是怎么想的?

明确:作者初识山林时,认为这座山林和洪荒时代的山林一样,不会有人烟。

2.他的想法一直是这样吗,是什么改变了他的想法?

明确:是一条窄窄的石路泄露了秘密,改变了作者的想法。

3.这条石路带给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明确: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

(二)沿路“”找文脉——“关连”是什么,怎样“关连”

1.在作者的叙述中,“走近山居的路”和“走向过去的路”时隔多久?请用文中的

话回答或概括。

明确:课文的最后一句“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

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它们有着意味不

尽的关连。”

2.分组朗读课文第5至第10自然段,分小组讨论:作者提到两条路虽相隔

将及一个世纪,但“我”和它们有着关连,作者说的“它们”指谁?和“它们”的“关连”

有哪些?

(1)小溪——小溪中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村里的人们。以

小溪为媒介,将消逝的山村的人们和现在的我们连接起来。这是时间上的关连,

是与山村的关连。

问:作者为何在描写小溪这一段末尾引用“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

句诗?

明确:首先,这是作者散文诗意化的体现;其次“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

水”这句诗出自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一条长江将两人分隔两地,

有空间上的距离,思而不见,但却还能同饮长江水。作者用诗句的内涵证明即

使与山村有着时空跨越,彼此的生命依然声息相通。

(2)鼠曲草的谦虚和村女的质朴让

文档评论(0)

188****9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学中二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