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口服给药的吸收 (2).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皮肤给药(四)离子导入技术离子导入技术(iontophoresis)是利用电流将离子型药物经由电极定位导入皮肤或粘膜,进入局部组织或血液循环的一种生物物理方法。一些不解离药物如果能在溶液中形成带电胶体粒子(如吸附或离子胶团增溶)亦可采用这一技术给药。第30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二节皮肤给药(四)超声导入技术超声波可能改变皮肤角质层的结构,使脂质结构重新排列形成空洞;超声波将皮肤附属器作为药物的传递通道。第31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二节皮肤给药三、经皮吸收的研究方法(一)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1、透皮扩散池扩散池由供给室和接收室组成,在两室之间可夹持皮肤样品、TDDS或其他膜材料,在扩散室一般装入药物或其裁体,接收室填装接收介质。第32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二节皮肤给药2、扩散液和接收液(1)扩散液:对于难溶性药物,一般选择其饱和水溶液;对溶解度较大的药物,应保证扩散液浓度大于接收液浓度(至少10倍以上)。(2)接收液:最简单的接收液是生理盐水和磷酸盐缓冲液。在接收液中药物的溶解性能小,可选用不同浓度的PEG400、乙醇、甲醇、异丙醇水溶液以及一些表面活性剂溶液等。(一)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第33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二节皮肤给药皮肤渗透性:小鼠豚鼠羊兔马猫狗猴乳猪人黑猩猩无毛小鼠、大鼠、猪或乳猪是良好的动物模型,体内、外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大多数动物皮肤的角质层厚度小于人体皮肤,毛孔密度高,药物透过较人皮肤容易。必须注意不损伤角质层。3、皮肤的种类和皮肤的分离技术(一)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第34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二节皮肤给药(二)透皮吸收的体内研究经皮给药系统应用于皮肤上后,间隔一定时间抽取血样,测定血药浓度,可得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与静脉注射相等剂量后所得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进行比较,可求得经皮吸收的药物量。第35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三节口腔给药①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好

②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易于控制;

③粘膜不易损伤,易于修复;

④无首过效应

⑤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给药特点①局部用药:溶液剂,混悬剂,漱口剂,气雾剂,膜剂,口腔片

②全身用药:舌下片,粘附片,贴剂剂型第36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口腔粘膜的结构和生理⑴咀嚼粘膜25%:硬腭和牙龈表面角质化上皮

⑵内衬粘膜60%:舌背以外的口腔组织表面未角质化,渗透能力强

⑶特性粘膜15%:舌背部角质化和未角质化第三节口腔给药第37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角质化上皮:口腔的保护屏障颊粘膜、舌下粘膜上皮未被角质化,最有利于药物全身吸收;其次是齿龈和硬腭渗透性:舌下粘膜颊粘膜牙龈,腭粘膜无首过效应,直接由颈内静脉进入心脏吸收途径:被动转运第三节口腔给药第38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口腔黏膜表面有胶状的黏液,覆盖于整个口腔内,与黏膜细胞表面相连。组成:糖蛋白、水分、酶、电解质、核酸唾液:pH值为5.8~7.4,代谢酶活性低。唾液层第三节口腔给药第39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三节口腔黏膜给药(二)影响口腔粘膜吸收的因素复层扁平细胞的屏障作用给药部位被动扩散—口腔黏膜渗透性能介于皮肤和小肠之间唾液的冲洗作用—药物保留时间短(影响最大)生理因素溶出速度:舌下片保留时间短,要求药物溶出快,剂量小,作用强生物黏附制剂吸收促进剂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剂型因素第40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四节鼻黏膜给药多用于起局部作用,如杀菌、抗病毒、血管收缩、抗过敏等。处方中可加入吸收促进剂、酶抑制剂或以生物黏附、生物降解性微球给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鼻黏膜中血管多、渗透性大,无首过效应,也不受胃肠道酶及pH值影响速度快,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给药方便易行第41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一)鼻腔和鼻粘膜的结构鼻腔总容积约为15ml,鼻粘膜总面积约为150cm2主要吸收部位为鼻中隔和鼻甲黏膜第四节鼻黏膜给药第42页,共55页,星期六,2024年,5月鼻腔主要吸收部位鼻中隔和鼻甲黏膜表面有一层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黏膜表面还有许多可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粘液中的主要成分为水分和蛋白酶,pH为5.6~6.5,是蛋白水解酶的最适pH鼻黏膜上皮细胞下有许多大而多

文档评论(0)

xiaoshun2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