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969-2017 山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xVIP

DB34T 2969-2017 山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B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969—2017

山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greenpreventionandcontrolofmainpestsofteagardeninmountainousarea

2017-09-15发布2017-10-15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4/T2969—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池州市植保站、泾县植保站、霍山县植物保护站、无为县植保站、徽州区植保站、合肥农业经济技术监督管理总站。

本标准起草人:黄秋云、曹明坤、郑兆阳、潘月敏、曹辉辉、吴向辉、李静、王京京、姚卫平、张传根、刘浪、陈永田、夏海生、方春华、许光文。

1

DB34/T2969—2017

山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区茶园病虫害防治策略、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皖南、皖西山区茶园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1767茶树种苗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主要病虫种类

3.1主要虫害

安徽省山区茶园主要虫害有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茶毛虫、蚜虫等。

3.2主要病害

安徽省山区茶园主要病害有茶炭疽病、茶饼病、茶云纹叶枯病等。

4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立足茶园及周边整个生态系统,以健身栽培、生态调控为基础,因地制宜配套以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实现对茶树病虫害可持续治理。

5农业防治

5.1健身栽培

5.1.1优选抗(耐)病虫种苗

新辟、低改茶园所用茶苗,在考虑地域适宜性基础上,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有较好抗(耐)性的良种茶苗,种苗质量应符合GB11767的规定。

5.1.2平衡施肥

2

DB34/T2969—2017

增施、深施有机肥,推广施用配方肥,均衡茶树营养元素供给,提高茶树的抗病虫害能力。

5.1.3合理修剪

结合树势和病虫防治要求,进行轻、重修剪和台刈,有效改善茶园小生态,恶化害虫食料条件,减少有害生物发生源和控制发生蔓延途径。

5.1.4分批及时采摘

及时采摘,降低茶叶病虫密度,抑制小绿叶蝉、蚜虫、茶饼病等芽叶病虫的发生。

5.1.5适当中耕,合理除草

春季浅耕,改善土壤通透性,破坏地下害虫、尺蠖蛹类等栖息场所,减少害虫基数;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茶园恶性杂草采取人工去除,适当保留盖地植被。

5.1.6清洁茶园

茶季停采或采摘结束期,将茶丛下部衰弱枝叶、病虫为害的残损枝叶清除后集中销毁,降低次年茶园病虫基数;秋末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封园,有效减轻叶类病害和土壤中越冬害虫的发生。

6生态调控

6.1维护茶园周边生态植被

新建茶园周围要有比较丰富的植被和水源,茶园周围适当保留乔灌树林、竹园等植被,现有茶园改造时,在茶园周边种植适宜树种,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6.2改善茶园内生态环境

茶园实行茶与林、竹邻作,与其它作物间作,适当保留茶园内及茶坡、茶梯边木竹绿化植被,茶园行间种植蚕豆、豌豆、早大豆、紫云英等显花作物,丰富茶园植被,吸引天敌及中性昆虫,维护生物多样性,增加茶园内蜘蛛、寄生蜂、草蛉等天敌的种群数量,利用天敌来控制小绿叶蝉、茶尺蠖、黑刺粉虱、蚜虫等发生为害。

7理化诱控

7.1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茶园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挂灯高度根据茶丛而定,一般接虫口距茶丛冠面60cm左右为宜。根据茶园开阔度及杀虫灯功率特性,灯间距可为50m~100m,单灯控制面积在3335m2~6670m2。

杀虫灯在茶园内棋盘式分布,开灯时间从4月上旬到10月底,主要诱杀茶尺蠖、茶毛虫、茶小卷叶蛾、茶蓑蛾、金龟子等害虫。

7.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天使之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