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dfVIP

教案: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案: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1页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的不同方式和阶段特征;知道中央集权制度下古代中国

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以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观点为指导,分析选官

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的产生和影响。

2.时空观念: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学习,比较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

察制度,了解其特点和发展趋势,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教材学习过程中展示可靠地相关史料,对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以培养学生的论

证能力。

4.历史解释: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体会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

理,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家国情怀:通过对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学习,认识自秦汉至明清官员的选拔方式

及其管理方式,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

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官员选拔、考核与监察制度的演进。

难点:比较中国古代不同时期选官制度、考核制度和监察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图是科举考试的场景,同学们都知道科举制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同学们还知道

古代其它选拔官员的方式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新课讲授

【师】同学们阅读课本学习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案: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1页

教案: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2页

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1.选官制度

(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

官位世袭,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2)荐举功劳制——春秋战国时期

各国为争霸图强,鼓励荐举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师】展示材料:公元前134年,朝廷让每个郡、国每年举孝和廉各一人,六年时间过去了,

各地都不重视,有的郡甚至一人也不举。于是汉武帝让大臣们“议不举者醉”有大臣提出“不

举孝,不奉召,当以不敬论;不查廉,不胜任也,当免”,当即获得汉武帝的批准。从此,

察举制才得以顺利推行。

(3)察举制——汉代

①含义:察举制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

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②形成标志:汉武帝在公元前134年下诏,“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标志着察举制的形成。

③形式:察举制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秀才)

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④评价:察举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

【师】知识拓展:全面认识察举制的影响。

(1)进步性

①察举制采用选拔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为被举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使真正的人才有

脱颖而出的机会。

②察举科目多,选拔的范围较广,为有才干的士人提供了较多跻身仕途的机会,这在一定程

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

③察举制度创立初期,对举荐者和被举荐者均有赏罚,减少了滥竽充数的情况。

(2)局限性

①察举制广泛推行,地方乡间因此有了评议之风,“清议”名士好品评人物,不重实际,空发

议论。此风气遗留给了后世,在魏晋时尤为明显。

②察举制在其后期,弊端日益显现。到东汉中后期,地方选举权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

教案: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2页

教案: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3页

所控制,依据门第而不是学问、品行选官,任人唯亲、徇私舞弊行为屡有发生。

文档评论(0)

176****20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