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菌糠栽培双孢蘑菇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菌糠栽培双孢蘑菇的场地建设与管理、生长环境条件、栽培技术、废弃物处理、病虫害防治、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以菌糠为基质栽培双孢蘑菇。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GB19171双孢蘑菇菌种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菌糠
栽培食用菌后的废弃培养料。本文件适用于以杏鲍菇或金针菇菌糠为基质栽培双孢蘑菇,其它种类菌糠可参照执行。
场地建设与管理
场地选择
生产场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2375的要求。
建棚标准
菇棚面积(150~200)m2为宜,棚体宜东西向,便于生产管理、运料和采收。
竹架式高棚
棚体宽8m,长(20~24)m,脊高(4.0~4.5)m,内设(6~7)层床架,每棚占地(150~200)m2。用竹、木立柱,四周拉斜杠固定,防止风吹、雪压。棚顶及四周加盖工业废棉和阴阳膜等防太阳光直射和保温。并在每排出菇架两端棚壁从上至下开(3~5)个边长(20~25)cm矩形可开闭的透气窗,以达到通风透气及降温效果。
竹架式低棚
棚体宽8m,长(20~24)m,脊高(1.8~2.0)m,内设(3~4)层床架,每棚占地(150~200)m2。搭建方法与要求基本与4.2.1竹架式高棚一致,但透气窗开(1~3)个为宜。
出菇床架
用竹、木沿菇棚横向搭建出菇床架,架宽(1~1.2)m,层间距(45~55)cm,底层离地面不少于15cm,顶层离屋顶不少于150cm,架间距(60~65)cm。
场地准备
场地准备应符合NY/T2375的要求。菇棚建好后,平地开沟,沿菇棚四周挖深40cm、宽40cm排水沟。清洁整理后应使用符合NY/T393要求的农药对场地进行杀虫和消毒。菇场内每间隔(10~15)m左右安装6W杀虫灯一盏,高度1.5m左右,开始出菇后连续开灯。在1个菇棚的两端及中间出菇床架的最下一层中间分别悬挂一个CO2测定仪,同时配备(1~3)台CO2测定仪,流动监测各菇棚CO2浓度。
生长环境条件
温度
发菌期温度为(5~30)℃,适宜温度为(22~25)℃;子实体形成期温度为(5~23)℃,适宜温度为(16~17)℃;子实体生长温度(6~23)℃,适宜温度(14~18)℃。
湿度
发菌期培养料含水量(62~65)%,覆土层含水量20%左右。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出菇阶段,空气相对湿度(85~90)%。
酸碱度
在培养料发酵、发菌期和菇蕾生长期,培养料pH值控制在(7.5~8)为宜。
空气
在确保棚内上述温湿度范围的基础上随时通风,菌丝生长阶段,菇房内CO2浓度为(0.1~0.5)%为宜;出菇阶段,菇房内CO2浓度以(0.03~0.1)%为宜。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XX省宜在8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堆制培养料,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至翌年5月中旬出菇。
菌种
质量应符合GB19171要求。
选用无病理性侵染的抗逆性强、高产、优质品种。
生产工艺流程
备料→一次发酵→二次发酵→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备料
原料要求
无霉变、无变质。符合NY/T1935和NY/T394要求。
参考原料配方
按100m2计算配方。
配方一:菌糠(折干)3000kg、干牛粪2000kg、过磷酸钙50kg、生石膏粉50kg、熟石灰粉100kg;
配方二:稻草或麦草1300kg、菌糠(折干)1500kg,干牛粪2000kg、过磷酸钙50kg、生石膏粉50kg、熟石灰粉100kg。
牛粪准备及预处理
提前将牛粪晒干、粉碎后备用。建堆前7d,将干牛粪预湿,每100kg干粪加水(140~160)kg,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有水为宜(含水量约为60%),拌湿后建堆,并用塑料膜覆盖,每隔2d翻堆一次。
稻草或麦草准备及预处理
提前准备干稻草或麦草,建堆前1d,用水浸泡或浇灌稻(麦)草,边浇边翻,使稻(麦)草吸足水分。早、晚将石灰撒在稻(麦)草堆上,表面淋湿,堆放1d。
菌糠准备及预处理
菌糠以工厂化生产杏鲍菇、金针菇新鲜菌糠为宜,即鲜菇采收后一周以内的菌糠,建堆前1~2d,去袋粉碎至菌糠颗料直径小于2cm,边粉碎边加水,湿度以用手紧握,指缝间有水为宜(含水量约为60%)。
其它辅料准备
过磷酸钙、生石膏粉、熟石灰粉等辅料应提前根据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