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VIP

苏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

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材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声音,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灵。他们或激昂、或深沉、或幽默、或悲壮,汇聚成一部部不朽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化的瑰宝,更是我们精神的家园。

(一)激昂之声

激昂之声,往往来源于对正义的追求、对理想的执着。它如同一股清流,冲破黑暗,照亮前行的道路。以下是一段激昂的文字,让我们感受一下这种力量。

(节选自鲁迅《呐喊》)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而发扬,而至于败坏这伟大的光明和和平。假如一间铁屋,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是对了?”

这段文字出自鲁迅的《呐喊》,通过对“铁屋”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民众觉醒的渴望。

(二)深沉之声

深沉之声,往往来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它如同一股泉水,润物无声,滋养我们的心灵。以下是一段深沉的文字,让我们领略一下这种韵味。

(节选自余华《活着》)

“活着就是好,什么味道都有,什么滋味都有,酸甜苦辣咸,活着就是好。”

这段文字出自余华的《活着》,通过主人公福贵对生活的感慨,展现了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真谛。

【小题1】请概括鲁迅《呐喊》中“铁屋”的象征意义。

【小题2】请分析余华《活着》中“活着就是好”这句话的含义。

【小题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激昂之声”和“深沉之声”的理解。

【小题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鲁迅《呐喊》中“铁屋”的比喻手法。

【小题5】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历史文学作品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

【阅读材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我家的后院,有一片小小的园子,叫做百草园。春天,园里的花草树木都焕发出勃勃生机。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清香四溢;小草破土而出,绿意盎然。夏天,园里的树木枝繁叶茂,遮天蔽日,知了在树上不停地鸣叫。秋天,园里的果实累累,苹果、柿子、葡萄等各种果实挂满了枝头。冬天,虽然百花凋零,但松柏依然挺立,傲雪凌霜。

百草园的旁边,有一座三味书屋。书屋虽小,却藏有丰富的书籍。我常在那里读书,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书屋的主人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先生,他学识渊博,教我们读书写字,也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有一天,我在百草园里发现了一只蝴蝶,它翩翩起舞,美丽极了。我想抓住它,但它飞得很快,我追得气喘吁吁,最终还是没抓到。我失望地坐在草地上,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蝈蝈。蝈蝈的鸣声清脆悦耳,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心里,它竟然没有挣扎,乖乖地任我欣赏。

书屋的老先生看到我手里的蝈蝈,笑着说:“这蝈蝈叫‘秋蝉’,是秋天的使者。它象征着成熟、丰收和希望。”我听了,心里充满了好奇,便向老先生请教了更多关于蝈蝈的知识。

1.百草园的景色在四个季节中各有特色,请简要概括这四个季节的景色特点。

2.文章中提到的“三味书屋”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作者在百草园中发现蝴蝶和蝈蝈时,分别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成熟、丰收和希望”这一主题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夫子曰:’万乘之国,弑其君,必千乘之国应之,虽百乘之国,皆将趋而救之。’今大国,则不务行仁政,以安百姓,而欲攻取其邻国,是固速祸也。夫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王若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弑:杀害B.应:响应C.藏:存放D.愬:诉说

【小题2】根据文意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大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B.今大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欲耕于王之野/商贾欲藏于王之市C.今大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欲立于王之朝/耕者欲耕于王之野/商贾欲藏于王之市D.今大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欲立于王之朝/耕者欲耕于王之野/商贾欲藏于王之市/行旅欲出于王之途

【小题3】下列对原文

文档评论(0)

读书笔记工作汇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读书笔记工作汇报教案PPT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