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doc

《中级宏观经济学(1)》课程教学大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2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代码:ZX1001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学分:3

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实践学时:0)

面向对象:财政学专业

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面向财政学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经济波动理论与政策、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宏观经济微观基础等方面内容。本课程旨在更为系统更为深入学习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知识与技能:

1.系统掌握宏观经济学两大主题的理论框架、重点理论和基本逻辑脉络;

2.熟练地运用数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与手段进行理论分析;

3.能用所学的基本理论,解释、分析国内外各种宏观经济现象与政策,并具备较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宏观经济学课程知识理论体系的了解情况、对相关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经济理论来分析与解决经济中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采取灵活而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中级宏观经济学》学时分配

内容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第一章导论2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2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8

第四章增长与政策2

第五章总供给与总需求8

第六章总供给:工资、价格与失业6

第七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的解剖2

第八章政策预览2

第九章收入与支出4

第十章货币、利息与收入4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8

第十二章国际联系6

合计54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级宏观经济学基本的理论框架、研究主题。

教学重点:宏观经济学的三类模型

教学难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概括为三类模型的宏观经济学

(一)特长期经济

(二)中期经济

(三)短期经济

第二节重复申明(略)

第三节本书概要(略)

第四节必备条件与学习方法

(一)知识条件要求

(二)学习方法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教学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宏观经济中的主要变量及其关系;把握中国经济的相关变量、数据的现状与基本走势。

教学重点:GDP及其相关指标的内涵、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宏观经济中的恒等式与数理关系

第一节产出的生产与对生产要素的支付(略)

第二节支出与需求的构成

(一)支出内容

(二)需求的构成

第三节重要的恒等式

(一)二部门经济恒等式

(二)二部门经济恒等式

(三)三部门经济恒等式

第四节国内生产总值的衡量

(一)最终产品与增加值

(二)当期产出

(三)计算GDP的问题

第五节通货膨胀、价格指数与失业

(一)通货膨胀与物价

(二)价格指数

(三)失业

第六节利率与汇率

(一)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二)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经济增长的一般源泉;重点把握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理论过程、结论与经济涵义。

教学重点:索罗增长核算方程

教学难点:新古典增长模型

第一节增长核算

(一)索罗核算方程的推导(总量与人均形式)

(二)索罗核算方程的经济学涵义

第二节增长理论:新古典模型

(一)基本假定

(二)主要变量

(三)核心概念:稳态

(四)稳态的条件

(五)稳态的实现及结论

(六)储蓄、劳动增长率、技术进步对稳态的影响

第四章增长与政策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内生增长模型的理论背景;理解内生增长理论对储蓄与增长的关系、技术进步的源泉的理论解释。

教学重点:内生增长模型的基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