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古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新课标倡导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等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古诗词是在历史教学中融入语文、地理、美术等其他学科知识教学的良好载体。文章通过文献、调查、实践等研究发现,古诗词史料和教育价值高,感染力强,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古诗词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利于转变、创新历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且在实际运用中简便快捷、易操作。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教学;古诗词

一、古诗词的史料价值

诗史同源,诗史相通。古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诗史性特征。

(一)古诗词堪称“诗史”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写事,实际上记下的就是历史。古诗词以韵语记世事,常用来吟咏王朝兴衰更替、社会沧桑变迁以及现实山水人文等。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诗的历史。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以锤炼优美的语句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堪称“诗史”。

(二)古诗词即为“史诗”

在中国古代,诗歌与政治紧密相连,其地位特殊。古诗词记载了历史活动,反映了历史面貌,呈现了历史轨迹。一部《诗经》吟咏了整个周朝史。孟子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他把《诗经》看作是《春秋》之前的史籍。春秋时期以赋诗的形式记录重大政治活动。曹操的《蒿里行》《薤露行》等诗是东汉末年社会战乱的真实写照。乐府诗《木兰诗》就是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见证。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其直书了唐朝由盛到衰的过程。咏史诗自班固《咏史》始,唐朝以来,大量涌现,据统计有4000多首流传于今。胡曾开以诗咏史之风,其一人就有150多首,如果把他的咏史诗通读一遍,即可了解唐朝以前的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陈普的《历代传授歌》其实就是元朝以前中国几千年简约编年史。戚继光的诗表达了其抗倭之志,再现了其抗倭之事。黄遵宪的诗基于写实,其表达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以及变法图强的时代主题。毛泽东的诗词实际上就是改革开放前中共党史的浓缩……古往今来,诗人们留下了一首首记录历史及描绘历史风貌的无比珍贵的“史诗”。

二、古诗词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古诗词史料价值高,其语言精而意境美,情理丰而音律和,富有感染力,它是历史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资源。读诗可知史,读诗好学史。以诗证史,诗史互证。用诗歌阐述、论证历史的方法在清朝时就得以确立,更为近现代学者陈寅恪、周裕楷等人所提倡。近年来,这种方法越来越受到史学界的重视与推崇。古诗词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钟嵘说:“动天地,泣鬼神,莫近乎诗。”借助古诗词的功效和力度,教史育人,可发挥极大的教育价值。

(一)古今皆注重诗的教化作用

孔子特别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唐朝将诗歌列入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启蒙教育读物《三字经》《千字文》等都是经典诗作。教人向善向好向上的脍炙人口的戏文、歌词、对联、谚语、民谣等,哪一句不是诗语呢?因此,古今皆注重以诗教人。

(二)引诗教史有良好的学情基础

学生在课内外掌握了大量的古诗词,这是最便捷、有效的教育教学资源,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教师通过运用学生掌握的古诗词进行历史教学,可提升教学效率。

(三)引诗教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古诗词可以设置教学情境,铺垫历史背景,丰富教学语言,激发学生问题探究欲望、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等。例如,引李白的“秦王掃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设置“秦统一中国”的教学情境。再如,引王珪的“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来铺垫“西汉的建立”的历史背景。又如,引学生皆能吟诵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激发其学习“盛唐气象”的兴趣。

(四)引诗教史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运用古诗词可以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尤其是家国情怀。如引顾况的名句“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来教学“宋词”,让学生明白词是在诗这个“本”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来的,它是一种新体诗歌,它与诗是一脉相承的,与“本”割裂开来的历史是虚无的,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教育。又如,引林升《题临安邸》教学“南宋的偏安”。引这首诗体现了尊重历史的态度,彰显唯物史观。用该诗为史料实证南宋偏安情况,解释其原因,诗中引导学生将汴州和杭州相对照,分析北宋、南宋时期的不同,宋代都城的南迁,以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另外,以诗教史更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因为古诗词的灵魂是“德”,其展现人的美好品质,讴歌人性的善良,激发人们的大爱精神,包含很高的德育价值,呈现很强的育人功能,是培养家国情怀的好素材。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教人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乐府诗《君子行》教人时刻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不放纵自己。杜荀鹤的《泾溪》,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