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种群的数量变化.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

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构建种群增长模型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2)构建方法

①观察对象,提出问题——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②提出合理的假设——在条件(资源和空间)充足情况下,增长不受密度影响

③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Nn=2n

④检验或修正——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①数学方程式:优点是科学、准确,但不能看出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②曲线图:优点是能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但数据不能直接给出。

二、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

(1)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理想条件)

(2)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λ倍。

(3)建立模型

①数学公式:t年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条件:λ>1,且为常数)。

模型中各参数意义: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注:增长率=λ-1)

②曲线图(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画出“J”形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可知“J”形曲线增长率不变,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定义:增长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原个体总数的比率。

增长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100%=出生率—死亡率

增长速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100%

(4)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的情形

①实验室条件下;②种群迁入到一个新的适宜环境。

(5)λ值的应用分析(注:λ-1表示增长率)

①当λ>1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②当λ=1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③当0<λ<1时,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少,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三、种群数量增长的“S”形曲线

(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曲线,称为“S”形曲线。

(2)形成条件: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有敌害。(条件有限)

(3)形成原因: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天敌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4)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K值可以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5)建立模型:曲线图(以时间为横坐标,以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①画出“S”形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可知“S”形曲线增长率逐渐减小,K值时增长率0;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为0,K/2值时增长速率最大,K值时增长速率为0,K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最大且保持相对稳定。K值时种内竞争最剧烈。

②图中t1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t2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

(5)适用条件:生存条件有限的自然种群。

(6)“S”形曲线在生产中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应保护生物的生存环境,使K值增大(增大/降低),如大熊猫的保护。

有害生物的防治:如鼠害防治,应设法使K值降低(增大/降低),通过引入天敌等措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②资源开发与利用:捕捞、采伐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K/2值以上时进行,而且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值左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再生能力最强,可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

③草场放牧,最大载畜量不能超过K值;鱼的养殖也不能超过K值,否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导致K值降低(增大/降低)。

四、种群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比较

项目

图示模型

前提条件

特点

(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K值

(有/无)

“J”形曲线

环境资源

无限

增长率:不变

增长速率:逐渐增大

“S”形曲线

环境资源

有限

增长率:逐渐减小

增长速率:先增后减,最后为0

联系

“J”形曲线“S”形曲线

五、用曲线图表示K/2值、K值的方法(见下图)

(1)图中A′、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2)图中A、B、C、D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

六、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下降等。

七、【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②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形曲线;有限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形曲线。

(2)计数: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常采用抽样检测法。

(3)操作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血球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

文档评论(0)

小学语文、数学相关练习及复习资料;商业综合体商管管理资料;建筑工程相关技术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