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自主教育峰会北京论坛】教学设计分享——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pdf

【第十二届全国自主教育峰会北京论坛】教学设计分享——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届全国自主教育峰会北京论坛】教学设计分享——语

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十二届全国自主教育峰会北京论坛教学设计分享

2022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国屈原学会、北京教育科学研

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北

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中国屈原学会

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

究院联合举办了第十二届全国自主教育峰会北京论坛。本届峰会认真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自主创新,围绕

“减负增效启新程,自主创新迎未来”主题,在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

聚焦学校文化、学校课程、学校课堂,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师

生自主发展。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四小学

金远桐老师

设计理念

温儒敏在指出:“教好文言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反复诵读,不用有

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的活动,宁可多读几编,多读几篇。”

在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理念下,以“双线”为主,把《王戎不取道

旁李》当例文来学习,引导学生在感受古文的节律与韵味的基础上,

学习把人物的形象和复述故事结合到一起,学习古文历史故事的方法,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第25课,

课文出自《世说新语》,这是一篇写人的小古文,以具体事例展示了

少年王戎的聪慧、善观察勤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本课,旨在通过多

层次、多梯度的诵读,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

特点,并渗透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同时多元迁移,以文代文,发展

学生朗读、理解、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尝”

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背诵课文。(重点)

3、能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

故事。

4、能理解“树在道旁而多子,子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猜图引新,揭题引趣

1.看图猜故事。对比两个历史故事,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课

件出示故事图)

预设:

(1)主要人物都是小孩。

(2)课题都是人物+事件命题的。

(3)主要人物都是通过观察思考后解决了问题。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跟这两个历史故事也有很多的相同

之处,它的主要人物叫“王戎”。举起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强调生

字“戎”,通过字理字源学习掌握“戎”常用字义。

3.理解课题。重点理解“取”、“道旁李”

总结:本课的课题与前两个历史故事的名字一样,都是通过人物+

事件的方法命题的,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以后的作文也可以用人物+

事件的方法来命题。

4.读完课题之后,你有想问的吗?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的李子呢?

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课文。

二、一读读正确,整体感知

古诗文的学习,首先把课文读好。请把书打开书,自己大声朗读

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指名读文: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预设一:读正确。师:第一遍读文就能够做到字正腔圆,尤其是

文中的一个多音字“折”都准确了。

预设二:读不准确,指出哪读错了。再指名读:谁再来读一读。

2.理解“折枝”:

(1)结合插图:折枝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说。看看书上左上角的

插图,再想想“折枝”的意思,你有什么新的理解?这又大又红的李

子,一个挨着一个,把枝条都压弯了。

(2)联系诗句:这个画面让你想到哪些诗句?花四娘家花满溪,

千朵万朵压枝低。看看这句诗里哪个词与“折枝”的意思相近。

评价:你们看,学习古文我们还要善于关联,想想以前学的哪些知

识能够对今天学习有帮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图片上那硕果累累

的样子。

总结:刚才我们理解“折”的时候,用了什么方法?看了插图、

联想以前学过的古诗。以后我们读古文就可以用多读的方法去学习它。

三、二读读通顺,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自学课文

1.回忆学法

谁来说说学习古文你有什么好方法?预设:结合注释、查字典、

文档评论(0)

199****2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