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光的干涉 课件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4.3 光的干涉 课件 高二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光;我们知道:如果两列机械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就会发生干涉。光是一种电磁波,那么光也应该会发生干涉现象。怎样才能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呢?;一、光的双缝干涉;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如图4.3-2,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狭缝S1和S2相距很近。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来自两个光源的光在一些位置相互加强,在另一些位置相互削弱,因此在挡板后面的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具体地说,如图4.3-3,狭缝S1和S2相当于两个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都相同的波源,它们到屏上P0点的距离相同。由于S1和S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P0点的路程一样,所以这两列波的波峰或波谷同时到达P0点,也就是相位仍然相同。在这点,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因此这里出现亮条纹。;?;对于更远一些的P2点,来自两个狭缝的光波的路程差更大。如果路程差正好等于波长λ,那么,两列光波的波峰或波谷会同时到达这点,它们相互加强,这里也出现亮条纹。距离屏的中心越远,路程差越大。;?;综合以上分析,可以说,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时(即恰好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两列光波在这点相互加强,这里出现亮条纹;

当两个光源与屏上某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两列光波在这点相互削弱,这里出现暗条纹。;光的干涉实验最早是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1801年成功完成的。托马斯·杨的时代没有激光。他用强光照亮一条狭缝,通过这条狭缝的光再通过双缝,发生干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光是一种波。;二、干涉条纹和光的波长之间的关系;如图4.3-4,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到双缝上。两缝中心之间的距离为d,两缝S1、S2的连线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为P,双缝到屏的距离OP0=l。;在线段P1S2上作P1M=P1S1,于是,S2M=r2-r1。由于两缝之间的距离d远远小于缝到屏的距离l,所以,能够认为△S1S2M是直角三角形。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有

r2-r2=dsinθ

另一方面

x=ltanθ≈lsinθ;?;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是;不同颜色的单色光产生的干涉条纹会有什么不同?请你作出猜想,并在下节的实验中验证。;根据(1)式可知,条纹之间的距离与光波的波长成正比,因此能够断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同),条纹间距不同。实验中确实发现,各种颜色的单色光都会发生干涉,但条纹之间的距离不一样用黄光做这个实验,条纹之间的距离比用红光时小;用蓝光时更小。;

1、红光:波长范围:625~740nm;

2、橙光:波长范围:590~610nm;

3、黄光:波长范围:570~585nm;

4、绿光:波长范围:492~577nm;

5、靛光:波长范围:420~440nm;

6、蓝光:波长范围:440~475nm;

7、紫光:波长范围:380~420nm。

;三、薄膜干涉;灯焰的像和节前“问题”中提到的现象,都是液膜前后两个面反射的光共同形成的。来自两个面的反射光相互叠加,发生干涉,也称薄膜干涉。;如图4.3-6,通常而言不同位置的液膜,厚度不同,因此在膜上不同的位置,来自前后两个面的反射光(即图中的实线和虚线波形代表的两列光)的路程差不同。在某些位置,这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出现了亮条纹;在另一些位置,叠加后相互削弱,出现了暗条纹。;如果用另一种颜色的光做这个实验,由于光的波长不同,导致从肥皂膜的前后两面反射的光将在别的位置相互加强,所以,从肥皂膜上看到的亮条纹的位置也会不同薄膜上不同颜色的光的条纹的明暗位置不同,相互交错,所以,看上去会有彩色条纹。;薄膜干涉在技术上有很多应用。例如,可以在光学元件的表面镀一层特定厚度的薄膜,(即增透膜)增加光的透射或者反射,还可以利用薄膜干涉的原理对镜面或其他精密的光学平面的平滑度进行检测。;光的本质是什么?;光的本性

光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不过在很长的时期内人们对它的认识却进展得很慢。

到17世纪时,科学界已经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光的微粒说,认为光是从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在均匀的介质中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牛顿支持微粒说。另一种是光的波动说,是惠更斯首先提出的,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微粒说和波动说都能解释一些光现象,但又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到了19世纪初,人们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这是波动的特征,不能用微粒说解释,因而证明了波动说的正确性。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此后,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