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莲 组培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Q/LB.□XXXXX-XXXX

PAGE2

ICS

FORMTEXT65.020.20

CCS

FORMTEXTCSTC

FORMTEXTB31

FORMTEXT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团体标准

T/FORMTEXTCSTCFORMTEXTXXXX—FORMTEXTXXXX

FORMTEXT

FORMTEXT西番莲组培苗

FORMTEXTTissuecultureseedlingsofPassifloraedulis

FORMDROPDOWN

FORMTEXT

FORMDROPDOWN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

FORMTEXT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发布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T/XXXXXXX—XXXX

STYLEREF标准文件_文件编号T/CSTCXXXX—XXXX

PAGE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热带作物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廊坊市维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催化农业发展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文婷、杨柳、宋顺、黄永才、黄东梅、蒋萍、许奕、陈格、吴斌、桂杰、马伏宁、邱文武、高维金、林锋。

西番莲组培苗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西番莲组培苗的术语和定义、茎段选择、外植体处理、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组培苗移栽、出圃、育苗档案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西番莲属种质的组织培养育苗。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2517-20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西番莲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西番莲组培苗passifloraLinnaeusplantletsinviro

包括西番莲(Passifloraedulis)主栽品种、自育品种和西番莲属其他种质的组培苗,为二者的统称。

批batch

来源于同一个外植体的再生芽,扩繁、生根得到质量一致的组培苗的总和为一批。

质量要求

种源来源清晰,品种纯正、遗传稳定可靠。无病害、生长健壮,植株形态正常的组培苗,组培苗质量符合表1的要求。

西番莲组培苗质量分级

项目

级别

一级

二级

茎粗(mm)

≥?2.5

1.0~2.49

株高(㎝)

≥?5.0

3.0~4.9

展开叶片数(片)

4~5

4~5

白根数(条)

≥?3

≥?3

植株颜色

绿色→深绿色

浅绿色→绿色

组培苗培育

外植体

外植体的采集

选择品种性状优良、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症状的母株为组培苗培育材料,剪取植株的新梢嫩枝10?cm~15cm?经保湿处理后装入塑料袋内密封。

外植体的处理方法

剪取长度为2?cm?~?3?cm的嫩枝顶芽,剪去嫩叶,保留叶柄,在中性洗涤剂溶液中浸泡10min?~?15?min,流水冲洗至无泡沫;取出沥干(若田间外植体则出用棉花絮轻擦拭顶芽茎干),移到无菌超净台中用75?%?乙醇溶液消毒30?s,无菌水漂洗2次,再用0.1?%~0.15?%?HgCl?溶液消毒5?min~8?min,无菌水漂洗5次,吸干水分。接种外植体前将解剖刀和镊子在酒精灯或恒温灭菌器300?℃?灭菌30?min,冷却后使用。

培养条件

昼夜温度(25?±?0.5)?℃/(27?±?0.5)?℃,湿度50?%?~?60?%,光照强度2500?Lux?~?4?500?Lux,光照时间16?h/d。

培养过程

腋芽诱导培养

切取长度?5?mm?~?10?mm?的普通茎尖或茎段,切去外植体嫩叶、叶柄和卷须,接种至腋芽启动培养基中,培养瓶上标注培养基编号、品种代号和接种日期,培养30?d。

丛生芽的培养

将已萌发的腋芽切离外植体,接种在丛生芽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每?30?d?更换一次培养基,获得丛生芽。

继代培养

从获得丛生芽上切取带?1?个?~?2?个芽的茎段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中培养,每?30?d?~?45?d?更换一次培养基。

生根培养

从丛生芽中切取嫩茎长度达1.5㎝?或以上的单芽,接种至生根培养基诱导生根,培养?25

文档评论(0)

小小的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