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六上《桥》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
课例类型:优质课
授课篇目:《桥》
文稿类型: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张老师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桥》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开篇课文。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物光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的方式引导学生接触小说。
《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来写,主要写了黎明时分,山洪暴发,全村一百多人惊慌失措,奔向那窄窄的木桥,德高望重的老支书临危不乱,指挥大家安全过桥,最终他和他儿子都献出了宝贵生命的事。小说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沉着冷静、恪尽职守、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本篇课文在叙述上很有特点,小说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起伏,冲突不断。课文的语言形式也很有特点:1.短句多,自然段也极为简短。2.环境描写贯穿整个故事。3.“党员”形象如暗线贯穿全文。4.结尾点明人物关系,感人至深。
二、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等8个字,正确读写“惊慌、沙哑”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
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小说的基本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感受人物形象;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共产党员有责任、有担当、讲奉献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整体感知
(一)揭示课题
(二)回顾旧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篇小说有了哪些了解?
1.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强调小说的基本特点: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随机板书:情节、环境、人物)
2.学生回顾小说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关系。(随机板书:老支书)
3.交待学习任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小说有了初步了解,也画出了
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这节课,我们就继续阅读,关注小说的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导入,使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再现,再次对小说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加以认知巩固,突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及语文的学科特点,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品味语言,感受形象
(一)提出学习要求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抓住描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思考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
2.小组合作选择一种喜欢的图表方式展现人物形象特点。3.小组分工合作进行交流。
(二)学生自主学习
(三)学生小组合作
【设计意图:“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之一,探究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重点,结合课后问题,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课始直接对教学重点进行研读,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静下心来自主阅读,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原始解读,然后在小组交流时进行知识重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四)全班交流汇报
1.抓住老支书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结合当时环境,感受人物特点。
2.通过洪水来临时,人们和老支书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感受人物形象。
3.结合洪水、木桥等环境的变化,关注老支书的表现,感受他的伟大形象。
4.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随机板书,预设:沉着冷静、恪尽职守、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等。
5.学生汇报交流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
6.指导朗读。预设学生图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