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2024届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pptxVIP

第16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2024届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目录课前思考课堂测试知识梳理知识拓展

课前思考第一部分

课程标准①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②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课前思考1.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基础是什么,户籍编制与管理有什么作用?2.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编排户口始于何时,简述秦汉时期的户籍制度。3.解释:“黄籍”和“白籍”,“土断”,“大索貌阅”,“主户与客户”4.与元朝相比,明朝户籍制度的继承与发展有哪些表现?5.什么时候谕令户籍永停编审,为什么?6.封建时代基层组织的任务是什么?7.解释:乡里制,村坊制,里甲制,邻保制,保甲制,十家牌法8.社会救济的目的是什么?历代社会救济的主体是什么,其救济的重点与核心是什么,并指出这种救济在汉代和隋朝各有什么表现?9.除政府救济外,古代中国还有哪些力量参与社会救济,其救济的重点是什么,并分别列举它们在历史上的表现。

知识梳理第二部分

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战国秦朝汉朝魏晋田赋人头税徭役租庸调制780年两税法募役法科差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赋役制度户籍“为户籍相伍”分类登记制度编户齐民“黄籍”“白籍”“土断”“大索貌阅”主户客户“诸色户计”黄册鱼鳞图册永停编审时空坐标

基层治理中国古代的基层治理以户籍管理与基层组织构建为基础,户籍的编制与管理一般以基层组织为单位进行,既保证赋役征发,也维护社会稳定。西欧中世纪的基层治理以庄园和城市为中心,近代以来也一直强调基层自治。社会保障现代发达国家基本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族以及社会公益性组织的作用越来越大。新中国成立后也逐渐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这一制度萌芽于商代,形成于周代,经历代发展,至隋唐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和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户籍制度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先秦时期(1)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开始制定户籍(2)秦献公时期:“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3)商鞅变法时期: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登记。为什么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而户籍是赋役征发的依据。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2.秦汉时期(1)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维护不平等的等级制度(2)汉朝:①管理:丞相助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②登记: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③维护: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编户齐民:汉代规定凡政府控制的户口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等项目载入户籍,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制度保障了国家赋役的征发;但随着赋税日益沉重,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秦朝汉朝田赋人头税徭役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即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作为田赋。汉初休养生息,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时期实行十五税一,汉景帝时期实行三十税一)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规定不分男女。(另征收财产税:如车船税等)更卒正卒戍卒赋役特点: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思考:秦汉时期人口税和财产税哪个更多?说明什么问题?秦汉时期人头税数额要大大高于财产税,说明秦汉时期政府对人丁的控制较强。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2.秦汉时期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3.东汉魏晋时期(1)东汉: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2)西晋:西晋短暂统一中国,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3)东晋:东晋政府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不征收赋役。(4)东晋后期与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将侨居人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黄籍”西晋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白籍”东晋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进行登记,不向白籍人口征发赋役。“土断”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户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