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名师教学设计.docx

《登岳阳楼》名师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登岳阳楼》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登岳阳楼》/杜甫

《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游园(【皂罗袍】)》/汤显祖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诗词中的形象特点

2.炼字炼句

3.诗词中典型意象的特点

4.诗词中营造的意境的特点

5.诗词的语言特色

6.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7.情与景的关系

8.作者的思想情感

9.诗歌内容概括

【课文内容分析】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本诗题目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家国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学情整体分析】

经过初中三年的古诗词学习,高一的学生对杜甫已经很熟悉了。但是这种熟悉还比较生硬刻板,因为初中的古诗词学习主要是由教师讲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所以一问杜甫诗歌的思想情感,学生往往张口就来“忧国忧民”,但却不能结合具体的诗句加以分析,这显然是生搬硬套。

学习本单元的《登岳阳楼》可以从杜甫的生平入手,可以让学生重点了解杜甫年轻时漫游齐越、困守长安十年、晚年流亡漂泊这几个时期,打破学生对杜甫的刻板印象,还能让学生体味杜甫坎坷的人生命途及其对国家对人民的深情。其次,学习本课还应鼓励学生以诵读为主,自主鉴赏,学会批注,这样学生对杜甫及其诗歌会有比较完整和生动的认识。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1.学生自由诵读,划分本诗的诵读节奏。

2.教师示范诵读,生字正音。

3.整体把握全诗的内容,学生能自主意译诗句。

4.教师讲解诗中精彩词句。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今昔对比,组织学生探究作者当时的心情;“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体会本联的开阔意境,探究“坼”和“浮”的妙处。

5.融入诗境,从登楼所见之景到“戎马关山北”的所思,分析诗人的情感。

6.诵读并背诵本诗。

二、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鉴赏本诗炼字的艺术特色。

3.把握本诗中情与景的关系,学习本诗的艺术手法。

4.把握诗歌主旨,理解诗人心系天下的胸怀。

5.背诵全诗。

三、教学策略设计

本单元是古诗词诵读单元,所以在学习《登岳阳楼》一诗时,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可以为其补充杜甫的生平事迹,学生知人论世,诵读本诗时更容易进入诗歌角色,有利于解读诗歌表现的思想情感。此外,对于本诗中的重点诗句、字词等,可以以小组形式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

四、教学方法建议

自学辅导教学法、探究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鉴赏本文炼字的艺术特色。

2.通过诵读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难点:

把握诗歌主旨,理解诗人心系天下的胸怀。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导入

导入语一: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