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关: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闯关(全国).docx

第九关:文言文阅读 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闯关(全国).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2025年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全国通用)

文言文阅读

2025年一轮复习知识点全覆盖+考查趋势+思维导图+复习要点+解题方法(全国通用)

考察趋势

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察趋势分析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典篇目比重增加:随着教育部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经典文言文篇目在中考中的比重可能会有所增加。学生需要对《论语》、《孟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中的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

2.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掌握:考察学生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的掌握程度,特别是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或意思有所变化的词汇。

3.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除了词汇的掌握,学生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结构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4.文言文翻译能力:学生需要能够将文言文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不仅要求对词汇的准确理解,还要求对句子结构和语境有深刻把握。

5.文言文综合分析能力:考察学生对文言文篇章的综合分析能力,包括对文章背景、作者意图、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理解。

6.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关联:可能会有更多题目要求学生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异同,理解文言文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和影响。

7.文言文创作能力:除了阅读理解,学生可能还需要展示一定的文言文创作能力,如写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日记或书信。

8.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文言文阅读可能会与历史、哲学等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考查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9.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考文言文阅读可能融入电子化考试形式,如使用电脑或平板进行答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10.开放性问题的增多:为了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可能会增加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而不仅仅是重复书本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趋势分析是基于当前教育政策和考试改革方向的推测,具体考察内容和形式还需以教育部门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和指导文件为准。

思维导图

解题方法

一、实词解释

1.组词推断法文言词语都是单音节词,最常用的就是组词法,即单音节(文言)→双音节(现代汉语)。

【例】未尝稍降辞色。

【解析】辞:言辞。(《送东阳马生序》)

2.据形索义法

即根据字形判断词的意义。根据造字法中的象形、会意和形声,均可推断词的基本意义。

【例】沙鸥翔集。

【解析】集:停息(《岳阳楼记》)。“集”字的甲骨文字形由“鳥”与“木”两个构件组成,造字本义当为:鸟栖止于树。

3.字音推断法

即用“同音代替”的办法解释词义,大多数通假字音同字形不相同,可以据此联想解释。

【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解析】有:通“又”。(《〈论语〉十二章)

4.成语推断法

根据成语中该字的意思可进行推知。

【例】今亡亦死。

【解析】根据成语“亡命天涯”可推知,此处“亡”意为“逃跑”。

5.语境推断法

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应因文定义,即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

【例】其两膝相比者。

【解析】比:靠近。(《核舟记》)

6.语法推断法

根据该实词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确定其词性,从而推断其意义。

【例】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犬:像狗一样,修饰“坐”,作状语。(《狼》)

7.结构分析法

根据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判断。

【例】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解析】幽香:散发清幽的香气。繁阴:形成浓密的绿荫。

8.联系常识法有些文言实词来源于古代文化常识,形成约定俗成的词义,在复习时要注意积累我国古代有关的天文、地理、历法和年龄、时间等的特定称谓。

【例】黄发垂髫。

【解析】黄发:老人。垂髫:小孩。(《桃花源记》)

9.教材迁移法

联系教材中出现的义项,根据语境辨析确义。

二、划分句段

1.通读全文,初步理解句子大意。

2.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1)找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等。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句子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

文言句式主谓结构居多,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可通过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句。

(3)找出标志性词语。

①句首发语词:?“夫”“盖”“然”“则”“然则”“岂”“安”“既”“既而”“故”“至若”“若夫”“于是”等词常用于句首,这些词语的前面一般都要断开。

②句末语气词:“者”“也”“欤”“哉”“乎”“耳”“焉”“耶”“矣”等词常用于句末,一般可以在其后断开。

③对话标志:常用“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此后就省略主语只出现“曰”。

(4)利用特殊虚词。

“而”字表转折且后面为一个完整或较长的句子时,“而”前应断句。

“之”作“主谓之间,破坏句子独立性”或作结构助词“的”解释时,“之”前后不断句。

(5)利用句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