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南省名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5届湖南省名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湖南省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占卜是商代统治者通过贞人(专职占卜的人)借上天以神化王权的一种手段。从已发现的卜辞来看,商代前期占卜的范围非常广泛,多为贞人解释和发布;但后期的范围却大为缩小,多为商王行止的记录。这反映出

A.商代后期政局更加稳定 B.商王的权力在不断增强

C.宗教祭祀活动逐渐减少 D.神权与王权正走向分离

〖答案〗B

〖解析〗

【详析】后期占卜范围缩小,并且多为商王行止记录,说明贞人不能随意进行占卜并发布卜辞,发布和解释卜辞的权力更多的被掌握在商王手中,体现了商王权力的增强,故选B;材料体现的是商王权力的增强,不能说明政局更加稳定和宗教祭祀活动逐渐减少,排除AC;神权与王权分离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故选B。

2.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A.开创统一格局 B.实行郡县制

C.废除分封制 D.建立皇帝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析】根据“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的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可得出作者强调秦朝建立的功绩在于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开创了统一的格局,A正确;BCD项都不是其主旨,排除。

3.唐代杜佑《通典》称:“理(治)道之先,在乎行教化。”该书内容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九门,其中“礼门”占全书篇幅的一半。从内容上看,杜佑修撰《通典》特别强调

A.道家的无为而治 B.史学的通古贯今

C.儒家的伦理纲常 D.理学的格物致知

〖答案〗C

〖解析〗

【详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礼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礼门”占了《通典》全书篇幅的一半,说明该书强调儒家的伦理纲常,C项正确;根据“礼门”所占篇幅可知是强调了儒家的伦理纲常,而非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史学的通古贯今,排除AB项;理学出现在宋代,排除D项。故选C项。

4.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

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 B.强化权力的制衡

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 D.重视前朝的经验

〖答案〗C

〖解析〗

【详析】根据材料“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并结合所学可知,“萧规曹随”指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完全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道者万世无弊”指的是道是万世都没有弊端的,出现了弊端是由于违背了道。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虽然与王安石交情深厚,但政治主张不同,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批评了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不动摇。司马光见劝不动王安石,便向宋神宗进谏,并讲了萧规曹随的故事。宋神宗反问他:“汉代如果永远遵守萧何的法规不变,能行吗?”司马光说:“汉武帝对高祖的约束之法多有改变,于是盗贼满天下;汉元帝改变了宣帝的政治,于是汉朝衰落下去。所以,祖宗之法是不能改变的”,即提出道是万世都没有弊端的,出现了弊端是由于违背了道。由此可见,朝廷对改革未形成共识,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推崇儒家来治理国家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对于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并非强化权力的制衡,排除B项;材料涉及到了汉朝的改革经验,但并非材料主旨,材料主旨是强调宋朝廷对改革未达成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5.唐宋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如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李白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如陆游的“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说明()

A.秦汉的强盛为历代文人所仰慕 B.唐宋诗人迫切希望收复西北失地

C.西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D.唐宋诗词中蕴含深厚的家国情怀

〖答案〗D

〖解析〗

【详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材料“唐宋诗词常把时空背景转换为秦汉”可知,唐宋诗人借助诗词表达对西北地区的关注,且秦汉时期实现了对这一地区的治理,体现了诗人在多民族政权并立的情况下对国家统一的期望,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D项正确;唐宋诗词转换时空背景为秦汉,不代表历代文人都仰慕秦汉,以偏概全,排除A项;唐朝部分时间西北地区在中央政府统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