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09_T 271-2023 枣园绿盲蝽性信息素成虫测报及防治技术规程.docx

DB1309_T 271-2023 枣园绿盲蝽性信息素成虫测报及防治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

CCSB16

1309

沧州市地方标准

DB1309/T271—2023

枣园绿盲蝽性信息素成虫测报及防治技术规程

2023-03-30发布2023-04-01实施

沧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DB1309/T27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沧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沧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长雷、吴颖欣、滕仁艳、张旺林、王贽祥、侯军铭、刘菲、苏媛、周镇、崔鹤宇、于葆杰、孙聪、张智英、程勇、董泽锋、王艳、李国良、张帅、陈晓曦、张洪霞、张剑锐、柳培育、陈超、侯金霞、刘育竹、杨静。

2

DB1309/T271-2023

枣园绿盲蝽性信息素成虫测报及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枣园绿盲蝽性信息素成虫测报及防治技术的测报方法、防治技术及防治效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沧州区域枣园绿盲蝽的测报及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13/T940-2008枣园绿盲蝽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测报方法

4.1性信息素诱芯

由4-氧代-反-2-己烯醛和丁酸-反-2-己烯酯化学物质溶入橡胶等吸附性材料制成。田间持效期30d~40d。宜在-20℃条件下储存。

4.2性信息素诱捕器

诱捕器由中空遮雨盖、火锅式连接件、集虫桶和诱芯放置器构成,构成图见附录A。

4.3测报装置的放置

4月~10月,将测报装置放置在成虫最佳活动层内,一般为树冠中上部表层,距离地面不小于1.5m。测报区域内,测报装置间隔约为20m。

4.4测报调查及装置维护

每3d调查1次,记录诱捕器中成虫数量,至10月中旬结束。每次调查完毕后,及时清除集虫桶内虫体。每30d更换一次诱芯。集虫桶内放置3%的洗洁精水,每3d更换一次。取3个测报装置诱集的平均成虫数为每天的诱虫量。

5防治技术

3

DB1309/T271-2023

5.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措施,科学使用化学防控。

5.2防治方法

5.2.1农业防治

按照DB13/T940-2008中7.1的规定进行。

5.2.2物理防治

按照DB13/T940-2008中7.2的规定进行。

5.2.3生物防治

5.2.3.1利用天敌

在枣园内释放一定数量红颈常室茧蜂、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小花蝽、蜘蛛等绿盲蝽天敌进行生物防控。

5.2.3.2性诱剂

成虫发生期,在枣树阴面株高2/3处悬挂桶型性诱捕器,每个性诱捕器间隔约为20m。

5.2.4化学防治

按照DB13/T940-2008中7.3的规定进行,农药的使用应符合NY/T1276和NY/T393中的规定。

6防治效果评价

6.1调查方法

每小区按5点取10株样树,每样树东南西北4个方位取30cm枝条,统计防治前、后每个枝条上绿盲蝽虫口数量及叶片、花蕾和幼果受害数,计算虫口密度及新芽受害率,做好记录。

6.2防效计算

根据防治前后的虫口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结果记录到绿盲蝽防治效果调查统计表中。按公式(1)来计算虫口减退率J,按公式(2)计算防治效果P。

J=Q-H×100%………………(1)

Q

式中:

J——虫口减退率(%);

Q——防治前虫口数(个);H——防治后虫口数(个)。

P=J1-J0×100%………………(2)

1-J0

式中:

4

DB1309/T271-2023

P——防治效果(%);

J1——防治区虫口减退率(%);J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5

DB1309/T271-2023

附录A(规范性)

绿盲蝽性信息素诱捕器构成图绿盲蝽性息素诱捕器构成见图A.1。

图A.1绿盲蝽性信息素诱捕器构成图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