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3.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课文。
3.能想象并说出诗歌表现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恬静安详。(重难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积累过哪些描写乡村生活的古诗呢?(课件出示,引导学生交流)
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描写夏天的乡村生活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诗人范成大一起走进他
的田园世界,去感受那浓浓的乡土气息!(板书课题,释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字词学习。
2.了解作者。
3.初读古诗:听朗读,再自己试着读一读,划分朗读节奏。(教师正音,指导学生注意读
出诗的节奏,学习本首诗中需要掌握的5个会写字)
三、理解诗意,自主想象
1.诗意解读。
(1)第一、二两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①提问:这两句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梅子、杏子、麦花、菜花)
追问:“麦花”是什么花?(荞麦花)“菜花”是什么花?(油菜花)
1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第1页
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第2页
②提问:诗人是怎样将这些景物的美写出来的呢?你能体会到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吗?
点拨:指导学生紧扣“金黄、雪白、肥、稀”等关键词,想象画面之美。“肥”写出了黄
澄澄的杏子个大饱满、汁多鲜美的样子;“稀”写出了油菜花凋落,绿油油的油菜籽开始成熟
的样子,两个词语还预示着农作物的丰收。眼前的情景让诗人心情愉悦。
③组织学生描述自己头脑中浮现的画面。
(2)第三、四两句: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①提问:这两句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事物?(篱、蜻蜓、蛱蝶):理解“日长”:联系生
活经验理解,就是指夏天白天的时间变长了。
理解“篱落无人过”:出示篱笆图片,理解、体会篱笆在夏日映照下投下影子,乡间小
路没有行人经过,村里一片宁静的景象。
想象“蜻蜓蛱蝶飞”的画面:引导学生结合前两句诗句中的事物想象“蜻蜓”和“蛱蝶”
在梅子、杏子、麦花、菜花中飞舞的画面。
②教师小结:淳朴的乡村,蜻蜓和蛱蝶在那里悠闲地飞着,好一幅闲适、和谐的画面。
让我们想象着画面,一起读读这两句诗。
2.再读古诗,体会诗情。
①让学生轻声自读这首诗,思考:作者写院落的寂静,没有写人们在田间忙碌,人们都在
忙些什么呢?(课件圈画,耘田、绩麻、种瓜)
追问:除此之外农民还需干哪些农活?
②讨论交流:本诗描绘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读完诗后,说说你对这幅“图画”的整
体印象。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预设:诗人描述了乡村安宁幽静的生活,他的心情是悠闲、愉悦的。表达了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和赞美。
3.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3.能想象并说出《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怡然闲适。(重难点)
一、链接前诗,复习导入
1.复习导入,组织学生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