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比和比例学设计
课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
单元
2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上册
学习
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解比例。
2.学习内容分析: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究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的思想。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正确解比例
难点
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新知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比例,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下面各组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1)0.4∶23和1.2:2(2)122.4
生:0.4∶23=0.6,1.2:2=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生:122.4=5,30.5=6,这两个比的比值不相等,所以
师小结:应用比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今天继续来研究另一种方法来判断两者是否组成比例。
复习导入,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主动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讲授新课
二、新知探索
任务一: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及基本性质。
自学教材第17页。自学要求:
★()叫做比例的项。
★()叫做比例的外项。
★()叫做比例的内项。
★240和96是()项,()和()是内项。
★把240:160=144:96写成分数形式()。
★比例中两个外项相乘:();
比例中两个内项相乘()。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小结:
在比例中,我们把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师:比例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相乘,你发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验证。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内每个同学写出一个比例,小组内交换验证。
(2)通过举例验证,能得出什么结论?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的验证,我们发现了比例有什么特点?
生: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与两个内项的积相等。
师小结:我们把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相等。
师: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ad=bc
师: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生:用比例的意义。
生:还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就看两外项之积与两内项之积是否相等,这种方法判断更简单。
任务二:解比例。
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接下来,同学们就利用这个规律,解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讨论。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课堂练习
实践应用,巩固提升
1、解比例。
0.6∶χ=0.3∶2
96∶24=χ∶36
13:13=13
上午10时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长度的竹竿。
测得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如下表:
(1)写出竹竿高度与影子长度的比,并填在上表中。
(2)根据上面的结果写出三个比例。
(3)算一算:如果竹竿的高度是3.5米,影子的长是多少米?
3.妈妈买了两块花布。
(1)分别写出每次买两块布花的钱数和布的米数的比,看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2)如果买5米左边的花布,需要多少元钱?
(3)如果买7米右边的花布,需要多少元钱?
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板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2《昼夜交替现象》课后练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doc
-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课后练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doc
- 2.4《谁先迎来黎明》课后练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doc
- 2.5《影长的四季变化》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doc
- 2.5《影长的四季变化》课后练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doc
- 2.5按比例分配 教案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docx
- 2.6《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课后练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doc
- 2.6按比例计算 教案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docx
- 2.7《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课后练习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doc
- 2.7配制什锦糖 教案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