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pdfVIP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河北省衡水二中高二(上)第二次调研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1小题,19分)

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唐宋诗词中,有许多塞上意象在作品艺术结构上生发出很强的统摄力,这是因为其浸润了创作主体

丰厚的生命体验。如王维《使至塞上》中,发挥着重要的艺术空间开掘功能。“征蓬出汉塞”出句不凡,

汉塞作为典故既隐喻现实中的军事堡垒,给中原士人们提供了深层的心理归属感、安全感和文化认同感。

跨过这道屏障,中原士子们的生命体验必然是复杂的。本初的心灵的宁静和平衡状态即将被打破,“大漠

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很大层面上是这种生命体验的符号化,“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在很大层面

上是这种生命体验的符号化。

从生命哲学角度来说,塞上意象最深层的审美蕴涵,是在漫长的中国传统社会

作为社会的个体,其生命活力的释放往往要受到社会伦理的规约,因此其生命价值观的实现以强调个

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为准。基于此,随着汉大帝国的日趋强盛,建功异域就成为许多人释放生命激情、

实现个人价值的生命意识。《后汉书•班超传》就展现了班超的这一抱负,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

以取封侯,班超和陈涉作为英雄人物有一共同特点,就是不甘沉沦于庸众的强烈进取心。但不同于陈涉的

是,那就是“立功异域,以取封侯”。颇为有趣的是,《后汉书•班超传》言“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

“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孤魂弃捐”,陈说自己生命之脆弱和返回中原心理之迫切。

扬名异域意识在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呼应,如曹植《白马篇》对游侠形象的塑造就体现了这一点,游

侠“少小去乡邑,在异族入侵时,他挺身而出,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性

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视死忽如归!”由此可见,效命边疆建功立业的意识

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从历史文化和政治伦理角度来说,塞上意象的一个重要审美意蕴是对爱国精神的礼赞和对和平生活的

维护与捍卫。边塞的文化地理学意义表征着中华民族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两大族群对生存空间的争夺。对

于这一争夺,无论是历史叙事还是文学表现,这就决定了必然从肯定和颂扬角度来反映农耕族群这一群体

在斗争中的行动,因为这反映了其共同体的整体利益

(摘编自陈鹏程、王腾可《塞上意象的生成、经典化及其市美蕴涵》)

材料二:

唐人心目中的西北历史文化的意象可作如下概括:陇上大漠,寒苦风急;负戈外成;骨横朔野,魂逐

飞蓬,孀闺泪尽。试想这样的寒苦之地如何能成为文化交流的通道?但边塞诗意象中的唐代西北边塞的确

如此。原因何在?诗词意象的形成,是由诗人们所处环境的可意象性决定的。所谓可意象性是指区域地理

环境中所蕴含的

首先,西北地区所处的边塞地缘政治决定了其文化发展的基础。不同时期崛起于西北的各个游牧民族

要向文明挺进、问鼎中原,无不以河陇地区为跳板,并成为历代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攻战争夺的

桥头堡。有唐一代,就分别与突厥、吐蕃等先后发生战争。这样的社会人文条件

其次,西北干旱荒漠地区与中原内地自然景观的反差对边塞寒苦意象的强化。应当说,黄土高原与政

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关中平原环境的反差并不十分强烈,也给诗人们的身心留下了不可治愈的创伤。在

战争环境下,诗人们对此环境更有难以自遣的不适与恐怖。

其三,文学意象发展的历史积淀所致的先入为主的心理预期,为后来者的文学创作定下了基调。其过

程与顾颉刚先生所提出的上古史层累地造成说有相同之处。如长城的“白骨”意象,陇头的“愁绝”意象,

无不如此。另一方面文学创作所采用的夸张手法本身就有着对环境优劣对比的强化功能

其四,“他者”在区域文化塑造中的过客行为,对边塞诗意象的强化。从唐代诗人古籍的考证来看,

绝大多数都是以过客的心态踏上边塞土地的。与当地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相比,诗人们对异乡土地的那

份挑剔异常强烈。边塞诗的意象分野正是上述诸要素空间耦合的不平衡性所导致的。

(摘编自李智君《诗性空间:唐代西北边塞诗意象地理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原士子对“汉塞”的体验是复杂的,出塞时,既有塞外的新奇感、自由感、欣喜感

B.班超和陈涉都有强烈的功业意识,不甘平庸,但班超有明确的努力方向

C.河陇地区是不同时期民族迁徙融合的舞台,也是历代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初中试题分享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