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I理论视域下的情境化教学设计.pdf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ECI理论视域下的情境化教学设计

作者:王繁斌王世存

来源:《中学化学》2024年第04期

一、SECI理论主要内容

世纪末,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于《创新求胜》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0SECI理论。在

SECI理论中,知识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揭示了这2种知识之间相互转化与作用的

过程,并认为这种过程是知识创造的主要途径——即个体若要习得新知识,需要在预设好的情

境中进行探索,使知识在头脑中完成理解与迁移并将知识运用在新的情境中。

SECI理论提出的知识转化模式包括“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malization)”“组

合化(Combin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4个连续的过程。4个模式分别代表着4类知识

的转化过程。这4个阶段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状态,动态体现出知

识的创生与增长。

二、基于SECI理论的情境化教学环节

情境化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使学生得

到一定的体验,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同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SECI理论作为一种表现知识螺旋上升的动态发展状态的理论,在其上升过程中不仅有着

纵向的提高拓展,更有着横向的升高。而作为知识创造与使用的场所,SECI理论强调特定的

“场”,上述任意一种知识的转化过程,均离不开“场”的作用——即情境的支持。在SECI理论

模型中则将其划分为创始场、对话场、系统场和练习场,于是把基于SECI理论的情境化教学

分为如图1所示的4个阶段。

建构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创始场1.

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创始场是知识创造的出发点,隶属于社会化阶段。在创始场

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表达感觉、情绪与心态,进而完成知识的第一阶段的转

化。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此阶段中需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与班级氛围,激发学生的热

情,使“场”中的隐性知识更为容易地进行转化——即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从而

将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与知识。

建构隐性知识向2.显性知识转化的对话场

对话场隶属于外化阶段,是一个用显性化的概念和语言明晰表达隐性知识的过程。而在该

过程中,既需要个体通过图像与文字等一定方式将自身的隐性知识明晰化,也需要个体与他人

交流,通过感受其他人的思想与行为来将知识表征出来。在具体情境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在

预设的情境中进行探究与讨论,使学生借助文字、图像以及模型等工具将头脑中的知识表达出

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个体的思考角度以及深广度均有差异,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性,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建构3.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的系统场

系统场是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即知识创造的组合化阶段。在该阶段中,学生需要

将在上一阶段获得来的较为零散的显性知识组合成为系统的显性知识。在具体情境中,教师不

仅可以对知识做总结,也可以将各类知识用一定的脉络联系起来,使其更具有系统性,也便于

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建构4.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转化的练习场

练习场隶属于内化阶段,该阶段是一个将显性知识在头脑中具像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与实

践紧密结合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显性知识经过内化,成为个体理论知识的一部分,成为扩大

化的隐性知识。即使完成了前3个阶段的知识创生过程,学生所获得的显性知识仍需要在具体

情境中进行运用,才能将获得的显性知识内化为属于其自己的隐性知识。

三、基于SECI理论的“原电池”教学设计

“原电池”是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在高一阶段,学生学习原电

池知识之前,已经深度学习了原电池的基础内容——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能够理解原电池中

电子的转移。除此之外学生还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已经掌握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

质,学生在学习原电池時便能意识到化学能能够转化为电能,而氧化还原反应正是实现这种能

量转化的关键。此外,原电池的知识也是后续许多重要知识点的基础。

1.“原电池”知识转化序列

在必修阶段的“原电池”中,知识在“隐性——隐性、隐性——显性、显性——显性、显性

——隐性”间相互转化的序列见表1。

2.“原电池”教学设计

文档评论(0)

137****16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