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及思想变动.ppt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1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及思想变动.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变法运动——商鞅变法时间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目的富国强兵内容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②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③“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④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⑤普遍推行县制,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认识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结果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思维训练商鞅由魏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阅读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商鞅变法思想的认识。提示:主张变革,体现法家思想。5.先秦的官员选拔(选必1第5课子目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举荐和军功授爵制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各国争霸图强方式: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知识点三孔子和老子[学习聚焦]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我国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们的思想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1.孔子(融通纲要上与选必3第1课子目2)(1)主要思想①核心观念是“仁”,主张“为政以德”。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③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④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⑤主张“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2)教育成就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②整理文献,对夏、商、西周的文化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3)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言论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2.老子(2)著作:《老子》。知识点四百家争鸣[学习聚焦]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1.历史背景(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2)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2.重要派别(融通纲要上与选必1、选必3)儒家①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认为“仁者无敌”;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主张“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以天下为己任;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道家代表是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以邹衍为代表,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墨家①代表下层平民利益,代表是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②主张以天下为己任③提出“尚贤”,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主张“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④主张政府实施社会救济,认为“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法家(选必1第8课子目1)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代表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②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③主张君主要赏罚分明④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管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屈原主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深化拓展历史解释——先秦时期民本思潮的兴起3.影响(1)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深远。图解历史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深化拓展1.历史价值观——春秋战国时期蕴含的“大一统”国家理念(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仍,诸侯国间的争霸和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形成统一趋势。(2)“戎狄蛮夷”不断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与文化交流,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3)法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以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奠定了基础,又为统一提供了理论武器。(4)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各地经济文化联系加强。(5)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2.唯物史观——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主题探究·提能力主题一多源性与统一性——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征视角1.华夏认同的民族观念材料华夏之名在西周已经出现,它成为中原主体居民的总称,四邻的夷、蛮、戎、狄等民族被华夏族概称为“夷”①。到春秋、战国之交,进入中原的戎狄诸部绝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业写手t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