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真菌耐药机制与现状.pdf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真菌耐药机制与现状

摘要

真菌感染正在逐渐引起全球公共卫生的关注,其中念珠菌、曲霉、隐球菌

是常见的真菌感染病原。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真菌耐药逐渐增加,

明确真菌的耐药情况和耐药机制有助于真菌感染的合理治疗。

关键词

真菌;真菌耐药;儿童;侵袭性真菌病

真菌感染是全球感染性疾病相关死亡的原因之一,成为危害公共卫生安全

的重要隐患[1]。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forDiseaseControl

andPrevention,CDC)报告,美国每年有280余万例耐药细菌和真菌

感染,其中近3.6万例死亡,耐药微生物感染对于人类的危害可见一斑[2]。

念珠菌、曲霉和隐球菌是人类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占真菌感染导致死

亡的90%以上[3]。年龄65岁、有吸毒史、免疫低下等是患侵袭性真

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的危险因素。在儿童IFD中,最

常见的为肺部感染。

抗真菌药物主要有多烯类、三唑类、棘白菌素类,抗代谢嘧啶类似物5-

氟胞嘧啶也用于治疗某些侵袭性念珠菌病和隐球菌脑膜炎,但仅限于与两

性霉素B的联合治疗[4-5]。多烯类通过阻止麦角甾醇功能,起到杀菌的

作用。唑类药物通过抑制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化酶(lanosterol14α

-demethylase,CYP51),破坏唑环与血红素基团氢键的相互作用等破坏

膜的稳定性、渗透性及膜结合酶的功能,来抑制真菌的生长[5]。棘白菌

素作为β-1,3-葡聚糖合成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干扰葡聚糖的合成,使真

菌细胞壁形成受损,最终致使细胞死亡。嘧啶类药物可以在体内代谢成为

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和强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发挥抗真菌作用。

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真菌的“适者生存”,真菌耐药不断增加,

成为人们关注的新方向。

1、常见真菌及耐药情况

1.1念珠菌感染及耐药念珠菌又称假丝酵母菌,是最常见的侵袭性真菌

感染病原菌,其中以白念珠菌最常见,致病力最强。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

可寄生于人体皮肤、上呼吸道等,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时,导致感染发生。

由于儿童分泌型IgA缺乏、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免疫力较低等特点,

容易引起感染。

1.1.1念珠菌耐药机制

1.1.1.1念珠菌对唑类耐药机制在治疗念珠菌感染中,唑类是应用最多

的药物[6]。念珠菌对唑类的耐药机制有多种,这些机制可以单独发生,

也可以同时发生。(1)编码靶向酶ERG11的基因突变和过表达,这种耐药机

制较常见。唑类通过影响CYP51作用于真菌,在念珠菌中,CYP51由

ERG11编码[1],而转录因子Upc2突变,可导致ERG11的过度表达。

耐药性的改变涉及药物靶点ERG11的氨基酸取代[4,7]。ERG11中超

过140个氨基酸取代与唑类耐药性有关,这些氨基酸取代会导致CYP51

活性位点的结构变化,药物结合亲和力降低,对细胞膜的破坏能力下降。

大多数氨基酸取代发生在酶的血红蛋白结合位点附近的区域:氨基酸

105-165、266-287和405-488.44的热点区域[3,8]。ERG11突变意

味着杂合性丧失,耐药等位基因增加,产生更强的抗唑类药物的能力。(2)

细胞膜中外排泵过度表达。外排泵是一种膜相关转运蛋白,其作用是防止

药物在细胞内积聚,从而避免细胞毒性[7]。念珠菌可以通过增加细胞膜

上流出泵的数量来加速药物外排,对唑类药物产生耐药。与唑类药物耐药

有关的外排泵主要有2种:ATP结合盒(ATP-bindingcassette,ABC)

超家族、主要促进因子超家族(majorfacilitatorsuperfamily,MFS)[7]。

在白念珠菌中,2种同源ABC转运蛋白CDR1和CDR2的过度表达与唑

类耐药有关,锌簇转录因子TAC1可调节CDR1和CDR2的表达,在耐药

菌株中常

文档评论(0)

177****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