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数字孪生 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工业数字孪生 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CPUMTXXXX—XXXX

1

工业数字孪生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数字孪生系统的通用要求、运营运维、安全要求和标准要求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制造业、能源、交通运输、农业等行业开展工业数字孪生系统开发、实施以及旧系统改造、优化。用于指导构建、规划、设计、应用、运营、运维、评估等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于本文件。

GB/T43441.1-2023信息技术数字孪生第1部分:通用要求T/CPUMTAAAAA工业数字孪生总体框架

3术语和定义

GB/T43441.1-2023、T/CPUMTAAAA界定的以及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互联网iIndustrialInternet

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

[来源:GB/T42021—2022,3.1]

3.2

边缘计算edgecomputing

在靠近数据源的边缘侧进行数据处理的技术,减少数据传输的延迟,提升处理效率。

3.3

数据清洗datacleaning

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格式转换等操作,去除或修正错误数据,以提高数据质量。

3.4

知识库knowledgebase

由历史数据、业务经验、专家知识等构建的系统化知识集合,支持智能分析和决策。

4通用要求

4.1概述

工业数字孪生技术作为工业互联网数据驱动的智能优化闭环的核心技术,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数字空

间与物理世界的无缝对接,为企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全新的应用模式。为确保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行达到预期目标,必须遵循一系列通用要求,涵盖系统的各个层面,旨在提供全面的指导,确保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工业数字孪生系统总体框架按照T/CPUMTAAAA相关规定,物理层、资源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五个核心层面,以及运营运维、安全要求、标准要求等方面对应的要求。

4.2物理层

物理层是工业数字孪生系统的基础层,连接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直接负责收集和传输生产现场的实时数据。物理层的设计与配置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应符合以下要求。

T/CPUMTXXXX—XXXX

2

a)数据采集与集成:支持不同类型设备的互联互通,涵盖包括传统设备和现代智能设备。设备之间的通信应采用工业标准协议(如Modbus、PROFINET、OPCUA等),确保不同设备间的无缝集成和数据互操作性。

b)双向控制:物理设备应具备控制能力,能按照工业数字孪生系统的指令执行对应操作,并将执行结果及时返回系统,形成闭环控制。反馈数据应能与控制指令进行对比,以确保执行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c)数据传输与通信: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应具备高可靠性,能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稳定运行。通信网络应支持冗余设计,避免单点故障影响系统整体运行。传输过程应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低延迟,支持工业现场的实时应用需求,同时物理层应支持主流的工业通信协议(如Ethernet/IP、PROFINET、CANopen、MODBUS等),确保设备和传感器之间的高效通信。通信协议应兼容不同厂商的设备,支持多厂商环境下

的系统集成。

d)设备可靠性:物理层的各类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应具备在恶劣工业环境中长期稳定运行的能力,具备抗震、防尘、防水、抗电磁干扰等特性。设备应满足相关工业标准,确保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

4.3资源层

资源层提供计算与存储资源、数据处理和存储、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用户终端设备的支持;承载数据的初步处理和存储任务,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网络的畅通无阻;构建弹性、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上层的数据深度处理和应用服务,应符合以下要求。

a)计算与存储: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支持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长期数据存储需求。系统应支持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相结合的架构,以实现计算资源的灵活分配和高效利用。

b)数据处理与存储管理:具备数据预处理功能,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等。数据存储系统应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可用性和持久性,支持分布式存储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容灾能力。

c)网络基础设施:提供高带宽、低延迟的网络连接,支持系统各层之间的数据高速传输。网络架构应具备弹性扩展能力,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传输需求。

d)可靠性与可用性:具备冗余备份和故障转移机制,确保在高负载或突发情况下的系统稳定性和数据可用性。

4.4数据层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