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42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ppt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精品课件 第42讲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1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材料一孔子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实践躬行之学也。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夏殷周诸圣贤之学说,无不集合而组织之,以大成儒教。——《王国维文集》孔子赞《易》自羲、轩而下,序《书》自尧、舜而下,删《诗》自文、武而下,修《春秋》自桓、文而下。——[宋]邵雍《皇极经世书》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又“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研读分析](1)材料一中的第一则材料表明孔子的学说继承了前人思想;第二则材料表明孔子不是单纯照搬前人思想,而是有所选择,体现出创新性。(2)材料二中的两句话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两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是“私学文化”,秦汉以后是“帝国文化”。[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的学说有何特点。特点:孔子对上古以来的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前人基础上创立儒家学派。(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分析“帝国文化”在宋朝强化的原因。表现: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孟子提出“仁政”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荀子提出“民水君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原因:宋朝,儒学家吸收佛、道思想,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巩固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归纳概括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1)诸家学说兼收并蓄①文化包容与儒学创立。孔子明确提出“君子和而不同”,体现出包容意识和气度。儒学的创立,是对各种思想和学说兼容并包的结果。②百家争鸣与相互借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界诸子竞秀、百家争鸣,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各家学派尽管主张不一,但诸子百家在争鸣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③尊崇儒术与兼综众家。汉朝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④玄学清谈与汇通儒道。魏晋时期,玄学力图把儒道两家思想交汇融通,取得一定成功。(2)中原文化长期吸取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①魏晋南北朝是中华各民族大交融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②盛唐时期统治者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③随着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向周边扩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使这些地区文化相辅相成,渐趋融合。(3)对外域文化的扬弃吸收①佛教传入与三教交汇融通。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宋明时期,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②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徐光启等有识之士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学习西方文化,“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这种文化开放心态,正是中华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性的表现。[新题验证]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大禹治水的实干精神。这反映出诸子百家()A.根据各自理论需要而改造古代的历史B.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C.形成了较完整的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D.代表了社会不同阶层的共同理想追求B儒、墨、道、农四家学派均以古代圣贤为榜样,体现了诸子百家从古人智慧中寻求治理社会与国家的方案,故选B项;题干材料并未体现儒、墨、道、农四家学派改造古代历史,排除A项;题干材料强调从古人身上寻找理想社会的设计方案,不涉及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问题,排除C项;题干材料是社会不同阶层的不同追求,排除D项。[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影响材料一“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但是魏源……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摘编自《复兴之路》材料二受墨家任侠精神的影响,谭嗣同认为汉宋士人和学派之“任侠”精神是“依仁蹈义,舍命不渝”,应予以继承和弘扬。面对西方列强的强大和入侵,谭嗣同把这种“任侠”精神上升为国家兴亡、民族振兴的角度去认知,认为只有弘扬尚武之风、武侠之风、体育之风,民当自强、国将不衰。他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于“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