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心得:听“呼声”予“回声”奏响为民服务最强音.docx

专题学习心得:听“呼声”予“回声”奏响为民服务最强音.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听“呼声”予“回声”奏响为民服务最强音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接连赴福建、安徽考察,步履不停地深入基层听民声、察民意。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有效落实作为第一要务。既要听“呼声”,更要予“回声”,在“声声回音”中奏响为民服务最强音,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

以“呼声”为风向,捕捉民意“信号源”,奏响思想“回响曲”。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的幸福指数往往就体现在一些日常小事上,如空巢老人的吃饭问题、就医问题,较偏僻小区的乘车问题、买菜问题等,而这些小事,却可能就是群众急难愁盼的“心上事”。民生问题无小事。能否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真正“把人民利益放首位”的“试金石”。广大党员干部要善听群众呼声,以群众的呼声为风向,从呼声中捕捉民意“信号源”,并作为自己履职为民的方向所在。要深入基层一线,灵活运用“小板凳工作法”“敲门问民意”“网上听民声”等多种方式方法倾听呼声、收集民意、沟通交流,与群众共奏思想“回响曲”,灵活办、抓紧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让群众过上“时时放得下心”的幸福美好生活。

以“呼声”为导向,构建利民“机制链”,奏响拥护“和声潮”。民生问题包罗万象,有的问题可能只需单个部门就能解决;而有的问题可能涉及多个部门、需要群策群力才能圆满解决。找谁解决?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解决?这些都是最为现实、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群众的呼声为导向,仔细分析、认真研判、放在心上、落到行上,做到“小事莫小视”,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而不是把“研判”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建立“呼声收集机制、问题解决机制、成效评判机制”,奏响群众对解决办理方式方法、途径举措的拥护“和声潮”,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最大限度调度各个部门、调动各方力量,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特殊人群照顾等民生实事,让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寻根问源”“治标治本”中“一呼百应”,让群众看到变化、看到希望。

以“呼声”为靶向,践行民生“落实策”,奏响成效“幸福谣”。从党的诞生开始,就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群众的事,哪怕再小,也是党员干部的头等大事。面对群众的呼声,老百姓要的是踏踏实实提高办实事的效率,解决实实在在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呼声为靶向,重在落实,秉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专办”的原则,办好办实并在老百姓满意的“回声”中结出硕果,奏响成效“幸福谣”。对于民生小事好事实事,要以坐不住的责任感、慢不得的紧迫感马上办、抓紧办。对民生急事特事难事,要加大力度办、协调力量办。要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追求,认真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对于反复出现的“呼声”要加大研究力度,举一反三,多出真招实招,不让“呼声”反弹,以看得见的方式、摸得着的实惠回应群众期待,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4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