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心得:人民文艺为人民 “文艺之舟”再扬帆.docx

专题学习心得:人民文艺为人民 “文艺之舟”再扬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文艺为人民“文艺之舟”再扬帆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十周年之际,《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一根本原则。这既是对十年探索奋进伟大实践的历史回顾,也是为“文艺之舟”的再次“扬帆”,盯紧思想之“罗盘”、把好方法之“船舵”,嵌入道德之“钢锚”,擘画出了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宏伟新航程。

紧盯思想之“罗盘”,校航定向,确保文艺事业服务人民大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十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与标准不断提高。文艺创作在数字时代“百花齐放”,却也因创者个人素养高低而良莠不齐。这就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摒弃“流量至上”的颓靡逐利之风,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通过文艺作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大众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集体荣誉感、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

把好方法之“船舵”,控航定线,确保文艺创作扎根人民群众。“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抗战艰苦相持阶段的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展现了平山人民的奋斗与勇气,号召起全社会勠力同心共同抗日;改革开放时期的诗歌《光的赞歌》,抒发着诗人对为“光”而战者的赞颂,成为了激励变革后人们追求光明和希望的经典之作;新时代的影视剧《山海情》,讲述了脱贫攻坚的艰辛与坚持,让主旋律深入年轻观众群体……无数实践证明,只有在生活沃土中扎下根、勤耕耘,文艺创作才能把握时代的脉动、收获丰厚的回报。新征程上,文艺工作者既要手握时代的放大镜,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感悟人间的冷暖幸福,又要用高于生活的艺术表达再现丰富多彩的人民生活,才能塑造更多新时代中国人的典型形象,用火热的创作实践铸就文艺新高峰。

嵌入道德之“钢锚”,护航定位,确保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文艺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对社会的反映和引导。文艺工作者应坚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相统一,德艺双馨、先德后艺,提高自我道德要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给老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信中所叮嘱的,要“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带动更多文艺工作者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自觉抵制拜金、享乐主义,坚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和纯洁性。心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和对专业的赤诚之心,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引领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4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