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pptxVIP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論語

子學而時之不亦説手有

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

不愠不亦君子手子曰其焉

也第而好犯上者群矣不

作者未之有也道生孝第也作采曰巧含令

《论语》十二章

的日言省容

孔子,人称至圣,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

“因材施教”,成为古代教育的先驱和代表,后人尊其为“万世师

表”“至圣先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言论——《论语》中的十

二章。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你们知道是谁吗?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論語

自学而时留之不亦説乎有

期自通方来不亦梁乎人不知

不不亦君子手子曰其焉

人他者服而好犯上者鲜矣不

把上好作乱者末之有也

子桥本本征而道生孝第也不路仁之本再子曰巧言合

集仁色子曰吾日三省吾

的人端面亡

《论语》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

2.积累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1.介绍《论语》,完成填空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介绍孔子,完成填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代表人物。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作者简介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lúnchuánlè

论语传不习乎不亦乐乎

yuèyùnjǔ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逾矩

xǐngdǔwǎng

三省笃志学而不思则罔

yòu

十有五

dān

一箪食

dài

思而不学则殆

预习检测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听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聖績面

文仇

徵十

疏通文意

名作状,按时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亦乐乎?同“悦”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生气,恼怒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不亦君子乎?”(《学而》)

有朋自远方来,

疏通文意

第一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