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语文试题(Word版).docx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二(上)语文试题(Word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NUMPAGES

北京师大附中2019-2019年高二〔上〕语文试题

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全书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

苏轼的?东坡志林?有这样一条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说明至少从北宋起,在“说三国事〞中已经形成“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并引起群众共鸣。

罗贯中顺应群众的心理,继承了这种根本倾向;同时又超越以往的通俗文艺,尊重历史,博采史料,塑造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有血有肉的“奸雄〞曹操。罗贯中以大开大阖的笔触,艺术化地展现了曹操在汉末群雄中脱颖而出,逐步战胜众多对手的豪迈历程,又不时地揭露曹操奸诈的作风、残忍的性情。而在曹操与刘备、诸葛亮的比照中,那么更多地鞭笞和嘲笑其恶德劣行。这样的曹操形象,以历史真实为根底,到达了高度的艺术真实。

在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中,曹操的性格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当董卓擅行废立,残杀大臣,甚至悍然害死何太后和汉少帝,随意屠戮百姓时,众大臣惶恐无计,只能聚在一起掩面而哭;曹操却与众不同,反而“抚掌大笑〞,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这气魄,这胆略,众大臣只能自愧不如。

当董卓的猛将华雄击败孙坚,并连斩联军几员大将,众诸侯“皆失色〞时,关羽自告奋勇愿斩华雄,袁绍、袁术都以位取人,瞧不起关羽,曹操却积极支持关羽出战。关羽一举斩了华雄,袁术仍欲以势压人,曹操却说:“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两相对照,曹操的慧眼识人可谓鹤唳鸡群。

当然,罗贯中也不断揭露着曹操丑恶的一面。为报父仇而攻打徐州,竟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对于忠于汉室,反对自己的大臣,毫不留情地挥起屠刀;甚至辅佐他最得力的首席谋士荀彧,仅仅因为不赞成他封魏公,便被逼服毒而亡;至于“借头欺众〞“梦中杀人〞等阴谋诡计,更是把戏百出,令人怵目惊心……毛宗岗称他为“奸绝〞,实在并不过分。

这一连串情节,大起大落,一波三折,表现了曹操性格的各个侧面。是的,曹操就是这样的典型:机智与奸诈杂糅,豪爽与残忍并存;时而厚遇英雄,时而摧残人才;杀人时心如铁石,杀人后又常常挤出几滴懊悔的眼泪;昨天蛮横无理地杀人,今天又假惺惺地予以厚葬。这种翻云覆雨的手段,充分表现了曹操惊人的权术:做了亏心事却从不认错,企图以“厚葬〞来抹掉自己手上的血迹,在自欺欺人中求得心灵的平静。

可以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不仅是历史人物曹操根本特征的艺术演绎,而且集中涵盖了千百个封建统治者的复杂品性,因而具有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历史真实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像曹操这样集真伪、善恶、美丑为一体的封建政治家形象,这样的“圆的人物〞,他完全可以称得上世界名著之林的艺术典型,具有永恒的审美意义。

〔取材于沈伯俊?再论曹操形象?〕

1.“材料一〞中出现的以下词语,音形义都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颦蹙〔cù〕阴谋诡计大开大阖:形容文思跌荡,十分放得开。

B.蛮横〔héng〕屠戮百姓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C.擅行〔shàn〕惶恐无计怵目惊心: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D.鞭笞〔chì〕鹤唳鸡群翻云覆雨:形容本领很大。

2.对于“材料一〞第三段说的“历史真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三国演义?在塑造曹操形象时“尊重历史,博采史料〞。

B.?三国演义?顺应了广阔民众“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C.?三国演义?既表现了曹操英武豪迈,又揭露其奸诈残忍。

D.?三国演义?并没有刻意地去掩饰曹操的诸多恶德劣行。

材料二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有着深远、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

三国之后,历代史家和统治者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采取了“拥刘〞或“拥曹〞的不同态度。但实质上,这种“拥刘〞与“拥曹〞之争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现而已。

曹操的儿子曹丕逼汉献帝下台,建立曹魏王朝后,继起的司马氏集团如法炮制,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政变,逐步削弱曹魏势力,最后推翻曹魏统治,建立了西晋王朝。因为司马集团是以同样的方式获得政权的,所以它必须奉曹魏为正统,将自己定格为曹魏的继承者,故陈寿的?三国志?将曹魏树为正统。东晋是一个偏安的政权,情况有点类似于蜀汉,于是,习凿齿的?汉

文档评论(0)

183****15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