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侵犯商业秘密民事纠纷案件的办理.doc

浅谈侵犯商业秘密民事纠纷案件的办理.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侵犯商业秘密民事纠纷案件的办理

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刘国斌

法院审理的侵犯商业秘密民事纠纷案件数量少,在知识产权类案件数量中占比也很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一次摸底调查,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受理侵犯商业秘密一审民事案件湖北23件,内蒙古2件、黑龙江14件等等,北上广发达地区也不高,北京107件、上海128件、广东144件,各地法院所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民事案件占法院所受理全部知识产权案件比例基本上不到1%,即便近几年,商业秘密案件数量在增长,但截至到现在,全国累计一审法院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估计也仅在1000件左右,相对于现在全国近33万名执业律师的数量,商业秘密案件更是少得可怜!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因竞争发生的侵犯商业秘密争议并不少见,为什么争议多,而转化为侵犯商业秘密民事诉讼案件数量却并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商业秘密民事诉讼复杂、原告难以准确界定其商业秘密的范围、难以举证且胜诉率不高的原因,也有当当事人向身边的法律专业人士咨询时,因为大家很少有接触、处理过侵犯商业秘密诉讼的经验,从而无法给出准确、清晰的法律意见的原因等。本文将结合本人承办过的4件侵犯商业秘密民事诉讼案件办理经验以及为另外几件发生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提供咨询的案例,对侵犯商业秘密民事纠纷案件办理中难点和要点作一些分析总结。

一、与侵犯商业秘密有关的法律规定

目前,涉及侵犯商业秘密有关的法律规定主要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司法实践规定、《刑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禁止、保密义务条款以及《公司法》规定股东、董事、高管对公司的忠实义务条款等。

二、实践中涉及可能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人身份及主要行为方式

在本人办理的几件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涉及可能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人有商业秘密权利人的股东、总经理、总工程师、市场主管、技术主管、普通技术人员、文员、合作的上游供货商以及下游的客户等,而方式大部分上是自己或近亲属另外成立新公司,也有到其他公司出任高级管理人员职务的。

三、侵犯商业秘密纠纷维权途径选择

1、公安经侦部门刑事立案

根据《刑法》第219条和第220条规定以及根据《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50万元以上、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50万元以上、致使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或者其他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应当追究行为人或追究单位及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侵犯商业秘密罪刑事责任。因此,商业秘密权利人在发生侵犯商业秘密争议时,可以向公

证,但举证难度比较低,争辩程度也比较低,而比较困难的在“不为公众所知悉”和“保密措施”上进行举证及争辩。目前,对于商业秘密的秘密点的“不为公众所知悉”,除了一般围绕“有关信息不为其所属领域的相关人员普遍知悉和容易获得”举证外,还有就是通过专家辅助人,或者是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秘密点的“不为公众所知悉”做司法鉴定,但鉴定费用不菲,一个秘密点的鉴定通常需要花费2-3万元人民币,如果有3-4个秘密点,光鉴定费就要花去10多万,“保密措施”一般是通过劳动合同中保密条款、单独签订的保密协议、竞业禁止协议、与客户合同、往来文件中约定的保密条款、公司文件上标明的保密、密级字样、公司建立的保密制度、相关文件领取的保密审批要求、公司会议纪要、决定等对保密的要求和规定、公司往来文件、邮件中对接受人资格的限制等,以上这些,去证明商业秘密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不过,在对“保密措施”抗辩中,我们可以从“保密措施”的“有效性”、“可识别性”及“适当性”去抗辩本案商业秘密是否应当认定采取了有效的“保密措施”。

4、反向工程和自行开发研制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法律问题的解释》的12条规定,通过自行开发研制或者反向工程等方式获得的商业秘密,不认为是反法第10条1、2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反向工程”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对从公开渠道取得的产品进行拆卸、测绘、分析等而获得该产品的有关技术信息。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知悉了他人的商业秘密之后,又以反向工程为由主张获取行为合法的,不予支持。根据大家习惯认识,自行开发研制和反向工程的主体应该是不特定的人都可以,所以根据上面规定“当事人以不正当手段知悉了他人的商业秘密之后,又以反向工程主张获取行为合法的,不予支持。”从这里理解,好像对于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以反向工程抗辩,实际上我们详细研究司法解释第12条可以知道,能够用“自行开发研制”、“反向工程”抗辩的主体只能是反法第10条1、2

文档评论(0)

182****66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