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学·宋代诗经学及元明两代的《诗经》研究.pdfVIP

诗经学·宋代诗经学及元明两代的《诗经》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学·宋代诗经学及元明两代的《诗经》研究

诗经学·宋代诗经学及元明两代的《诗经》研究

宋代《诗经》研究的主要特点是:一,学者不满于汉唐以来孜孜

于章句饾饤之学而忽视经书大义的情况,开始要求明其本义,进而发

现与质疑汉儒诗说中与经义不符及自相矛盾的情况,从而疑序、疑传

以至要求删改《诗经》本身。二,思辨风气的兴起,使得学者在讨论

《诗经》本义的同时,发扬独研义理、横生议论的精神,突破传统的

传疏章句之学的形式约束,自出机杼,大胆议论。这两个方面互相联

系、互为促进,构成了有宋一代《诗经》研究的独特风貌,并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宋代诗经学的代表的,北宋时有欧阳修、苏辙等人,南宋时

有郑樵、程大昌、朱熹、王柏、王质、杨简等人。其中欧阳修、苏辙

可以说是首开风气者,欧阳修《诗本义》,顾名思义,是要为明了诗

篇大义而作。他本孟子“以意逆志”之法读诗,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

诗篇,逐一指出前人已失解的“大义”,敢于议论《诗序》和毛、郑

的是非,发前人所未发。苏辙撰《诗集传》,于《诗经》各篇前的序

文只取首句,认为只有首句是子夏所传的毛公之学,其他皆为东汉卫

宏集录,因而只取其发端一言,其余悉从删汰。他们的观点和方法给

《诗经》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气,已初露宋代诗经学精研义理、横生议

论的端倪。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欧阳修《诗本义》说:

“新义日增,旧学几废,推原所始,实发于修。”

研讨义理,不可能不注意到《诗序》与《诗经》本文的扞格凑泊

之处,故宋代学者集中论辨的也是《诗序》。宋代支持《诗序》者,

有北宋王安石、程颐,南宋吕祖谦等。他们遵从《毛诗》,一并遵从

《传》、《序》,笃守不失。虽然他们是一代名臣、大儒,治学态度

受到推重,但毕竟不能成为主流。怀疑《诗序》的则有王得臣、李樗、

郑樵、程大昌、杨简、王柏等人,可谓声势浩大。其中尤以郑樵

(1104—1162)最为尖锐。郑樵字渔仲,学者称夹漈先生,生平著述闳

富,其中有《诗辨妄》一书,说“《诗》、《书》可信,然不必字字

可信”。又说:“乱先王之典籍,而纷惑其说,使后学至今不知大道

之本,自汉儒始。”他的言论对朱熹产生极大影响,使朱熹自尊序派

转为疑序派。《朱子语类》卷八○中,记载朱熹对弟子说:“《诗序》

实不足信。向见郑渔仲有《诗辨妄》,力诋《诗序》,其间言语太甚,

以为皆是村野妄人所作。始亦疑之,后来子细看一两篇,因质之《史

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果不足信。”由于《诗辨妄》一

书观点犀利,语言激切,问世未久,便遭到同时人周孚的攻击,周孚

撰《非诗辨妄》,列举郑樵之文,逐一加以反驳,《诗辨妄》一书也

很快亡佚,只有若干片断保存在《非诗辨妄》中,以及《语类》中所

引“村野妄人所作”《诗序》的一条。此外题为郑樵撰的,尚有《六

经奥论》一书,此书《夹漈遗稿·献皇帝书》中郑樵罗列自己著述时并

未提及,故或疑此书并非郑樵所作。其中《诗序辨》谓《诗序》“牵

合为文,而取讥于世”,《风有正变辨》、《雅非有正变辨》谓

《邶》、《鄘》、《卫》等“变风”中也有美诗,可称为“变之正”,

《雅》则只有小大之分,而无正变之别等,亦颇多新解。

王柏(1197—1274),字会之,是朱熹的三传弟子,著有《诗疑》

二卷。他比其他人更为激进,不信毛、郑,不信《诗序》,不信《左

传》中的记事(如季札观乐之说),也不全信他的太老师朱熹。他从疑

《序》、疑《传》进而疑《经》,如说《周南》、《召南》都应各有

十一篇诗,故将《召南》中《何彼秾矣》和《甘棠》归入《王风》,

削去《野有死麕》。他还认为全部《诗经》中,有三十二篇“淫诗”,

不是孔子删定的原本,而是汉儒给窜入的,所以必须削去。虽然王柏

是出于卫道的目的,要删削《诗经》中的“恶行邪说”,但这种做法,

“始于疑经,渐至非圣”,动摇了经书的神圣地位,有碍于统治阶级

的根本利益,故未能实行。

至于宋人在说《诗》时喜发议论,欧阳修《诗本义》亦首开风气。

其书以议论诗篇大义为主,兼评毛、郑与《诗序》得失,不拘泥字句

训诂,也不采取章句注疏的旧形式。他如周尧卿《诗说》(已佚)用孟子

“以意逆志”之法说诗,“不专于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宋

史·儒林传》),也是长于议论。程大昌《诗论》十七篇(《学海类编》

本作十八篇),一论古有二《南》而无《国风》之名,二论《南》

《雅》《颂》为乐诗、诸国为徒歌,三论《南》、《雅》、《颂》之

入乐无疑,四论“四始”

文档评论(0)

182****41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