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pptVIP

德育原理-檀传宝第六章-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育的活动课程: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感性活动组成的,旨在增进学生道德理智和实践能力、改善学生道德生活的学校教育计划。包括:1学生的各种外部活动是构成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2、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改善学生得到的生活质量为宗旨3、活动是有计划的,在于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4、活动使学生主动、自愿参与的,是活动过程的实际参与者。活动课程对德育的意义1、德性的本质是德行2、活动的德育意义(1)道德活动可以使道德知识“活化”。(2)道德活动可以使道德学习的动机得以增强(3)道德活动可以增进道德的自我教育二、活动课程实施(一)活动课程应当贯彻主体性原则(二)活动课程应与其他课程相配合(三)活动课程应当与社会生活相统一(杜威认为,有效的学校环境应具备三个特征,即简化、净化、整合)。4德育与隐性课程一、隐性课程概念菲利普.W.杰克逊1968《课堂生活》1、杰克逊认为,构成学校班级生活的有群体、表扬和权力三个隐性课程因素。《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中,隐性课程是指“这样一些教育实践及成果,它们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规定,然而又是学校经验中常规的、有效的一部分”,“这一术语是描述那些构成学生进行非学术性的、无法评定的学习活动的各种影响。”包括能力分组、师生关系、课堂规则与程序、隐喻的教材内容、学生性别差异、班级奖励方式等。共识:①从影响结果上看,隐性课程是指学业成绩之外的非学术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价值、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影响。②从影响环境上说,它是一种潜存与班级、学校和社会中的隐含性、自然性的影响。③从影响的计划性角度看,隐性课程是非计划、无意识的不明确的影响。④从影响的效果上看,影响不是立竿见影,但却是“累积性”、“迟效性”、“稳定性或持久性”的。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完整经验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我国学者将隐性课程界定为“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的分类课程中的隐性课程,包括专门德育课程中隐含的和其他学科中隐含的两类孕育于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隐性课程学校教育体制中的隐性课程(班级和学校教育中领导体制、规章制度、领导风格、管理模式、教学组织形式)学校教育、德育环境中气氛方面的隐性课程德育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道德教育可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去开设观点一:肯定“白板说”观点二:否定相对主义观点三:折衷(理论上合理,实践上必要)反对开设的理由1、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容易导致道德灌输,忽视道德情感、行为能力等的培养。2、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就会出现与一般课程概念相抵触的东西,如道德教育课的成绩很难评定。3、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必须有专门的教师,但真正合格的道德教育课的教师很难找到。赞成开设的理由1、道德教育有自身特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程序,应当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对待。2、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只能被看作是德育课程设置应当给予关注的问题,而不应成为理由。3、如果不将道德教育作为专门学科开设,道德教育可能成为一种“边缘性”学科。作为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和方式:内容:道德规范,基础道德、公民道德,信仰道德方式:直接讲授易导致强制灌输,常用讨论、角色扮演等,现在多采用折中主义观点德育课程与其它学科的课程相比,其特点何在(184页)1、教育目标和对教育目标的反映方面2、在对学习主体的尊重方面3、在教育内容和教育内容的计划和安排方面4、在教育活动,尤其是学习活动的方式方面第二节德育的学科课程一、学科课程二、各科教学与德育三、中国德育学科课程的问题与对策一、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制的课程。对道德教育来说,学科课程问题有两类:一是专门的德育学科课程;二是以学科课程方式存在的其他学科课程中包含的道德内容及其道德教育影响。作者观点道德教育应当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课程去开设,但同时应当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进行。道德课程教与学的方式必须符合道德教育的特殊实际。必须充分注意研究和处理间接道德教育和隐性课程方面的问题。二、各科教学与德育各科教学对德育的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1、系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理性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为道德教育提供必要的工具性的前提。2、各科教学本身包含着许多重要的价值或道德教育的因素。要求首先,道德教育应当成为各科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学的教育性原则)其次,各科课程实施中又要避免片面的“德化”倾向,而忘记本学科的本职任务,最好的做法是在直接传授各科知识体系的同时采取“不经意”的方式影响学

文档评论(0)

135****699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