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笔记.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一.中医学的科学属性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中医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

(一).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

中医学研究的是人,主要研究探讨人体的生、张、壮、老、已的生命规律,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止规律等,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

(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的特性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由此引起一系列有关健康与疾病的医学问题,社会环境的变更,人的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常产生较大影响。因而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

(三).中医学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远影响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中最一般的共同规律的科学。

中医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当时的哲学成就,用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精气)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

(四).中医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如气象学知识促成了六淫病因学说的产生等)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形成于战国质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形成的基础与方法:

(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A.与农业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冶炼、酿造技术也有诸多创新。B.战国时期,哲学思想方面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道、儒、法、兵、阴阳等诸家。

(2).医药知识的积累。

(3).对人体生命现象与自然现象的观察。先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观察方法A.整体观察法(即把活的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察,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外界刺激的反应,结合已有的解剖知识,并运用精气、阴阳、五行学说进行类比推理,从而认识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B.直接观察法(即采用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五脏分证:是把某一组在某一定部位和器官出现的特定症状,归结为五脏中某一脏的机能失调,把活的机体外部呈现的生理病理征象与内部的脏器统一起来。)

(4).古代的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

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

(1).理论框架的建立:

A.《内经》,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东汉至隋唐仍有修订和补充。此书包括《素问》与《灵经》两部分,共18卷,162篇。是先秦至西汉医学经验与理论的总结。本书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中医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继续发展的基石。《内经》注重整体观念。《内经》将体内的脏腑与体表的形体官窍作了对应联系,并认为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或其他脏腑,因而在治疗上重视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内经》又提出了*人体与自然、社会环境相统一的观点,强调三因制宜。《内经》建立了藏象经络理论。

B.《难经》,是一部可以与《内经》相媲美的古代医籍。相传系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尤其对脉学又叫详悉而精当的论述和创见。

C.《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与诊治理论。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后经王叔和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部分:前者以六经辨伤寒,后者以脏腑论杂病。该书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使中医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三部医学著作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发展的飞跃,即由原先零散的医学知识与医疗经验上升为系统理论,并建立起独特的医学理论框架。

(2).治疗技术的发展:

A.药物疗法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神农本草经》的成书。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经》或《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记载了365种药,并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无毒,主益气;中品药有毒或无毒,主治病、

文档评论(0)

mmhaij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