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
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保护好文物和文化遗产,就是保护
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我国历史悠久,是举世闻名的四
大文明古国,也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国,拥有丰富而宝贵的文物资
源。而随着时间的飞逝,文物的“衰老”不可逆转,这也是难以改
变的自然规律。当前,随着国家和社会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发展,民
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文物保护与修复渐渐成为
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涉及考古、文化、价值认知、
科学技术的复杂任务,要做好文物保护修复,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
是做好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的培养。
我国在文物保护修复方面的探索起步较晚,历经多年不懈努
力,最终实现了由看守式保护、抢救性保护,再到抢救性保护和预
防性保护并重的转变,文物保护科技得到长足发展。但在文物保护
修复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文物保护修复学科体系尚未形成、高水
平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紧缺等问题。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修复
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对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
大,必须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修复队伍建设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结
合我国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现状,当下文物保护修复技能型人才
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第一个是文物种类繁多,保存年代久远。我国文物数量巨大、
种类多样,既有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等大型不
可移动文物,也有纺织品、纸质、金属、陶制彩绘等可移动文物。
据统计,以上的不可移动文物和三分之一的珍贵可移动文物都
70%
存在各类病害。不同类型的文物,其材质、营造技艺及病害类型存
在特别大差异,即便是同种类型的文物也因保存环境的不同或其
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病害类型和发育程度。因此,文物保
护修复人员必须具备比较专业的基础知识、审美能力、价值认知能
力和高超的修复技艺。相对于现在工程而言,文物的寿命很难给出
一个期限,对于已经存在几千年或几百年的文物而言,了解它的前
世今生、预测未来保存期限极具难度,文物保护强调要做到不会出
现任何问题,但实际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第二个是文物修复周期长。大多数的文物材质都比较脆弱,价
值珍贵,且具备不可再生的特性。因此,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和其他
工种不同,往往工作周期较长且工作内容比较枯燥,对修复人员的
耐心和技能极具考验。而且,很多不可移动文物,如石窟寺,常保
存于人迹罕至的地方,区域环境比较恶劣,对文物保护人员的身心
健康也有较高要求。
三是文物保护需多学科交叉。文物保护修复除了传统的修复
手法外,必须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而科学的保护修复首先需要开
展全面的价值评估,然后对文物病害分布及发育程度进行调查,其
次结合文物病害类型和发育情况开展科学有效的保护,最后对文
物修复成果进行长期的监测和评估。整个保护修复过程包含文物
价值的阐释、传统工艺科学认知、病害机理揭示、保护修复材料研
发、修复技术与装备研发等。而这些工作往往涉及考古、化学、物
理、生物、地球科学、环境、材料和计算机等100余门学科,呈现
出典型的交叉学科特点。因此,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的培养不能只以
某个单一学科为抓手,必须充分考虑文物保护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充分学习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才能实现对文物科学有效的保护。
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意味着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必须付出比从事其他
工作的人员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这
对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的培养造成特别大的困难。
四是文物保护理念和标准不具体。文物保护修复和其他学科
相比具备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紧迫等特点。这一特点也造成当前关
于文物保护修复的很多理论体系并不健全、标准尚不明确,仍旧处
于长期探索的阶段。尽管有很多的指导性文件和规定,并且在实践
中也逐步总结出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可识别、可逆性等保护修
复原则,但这些文件和原则都只具备指导性,而没有具体的量化指
标。因此,不同的保护修复人员对文物保护修复理念有不同的理解。
具体到一件文物的修复过程当中,究竟修复到什么程度?残缺部
位是否修补?修补部位是否做旧?修复材料的有效性应该保持多
久?这些都尚未形成具体的指标,往往需要在对文物本身的历史、
艺术和科学价值具备极高认识的基础上具体把握。这给文物保护
修复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同时也对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培养提
出极高的要求。
五是文物保护修复实践性强。所有的保护修复理念和科学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