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诗词立意如何求真
诗词创作中,立意之“真”是作品能否触动人心的关键,这里所说之真,主要是指表情达意之真。
一、真诚来源于真性情
诗词植根于真性情,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如《尚书·尧典》所言:“诗言志,歌永(咏)言。”这里的“志”即包括思想、志向、抱负等,是真诚立意的基石。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强调了诗的抒情作用,情感的真实表达是诗词立意真诚的重要体现。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即建立在真景物、真感情的基础之上,突出了一个“真”字。
张籍的《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此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乡的无奈,情感真挚动人,是真诚立意的典范。
二、真诚要求形象真实
真诚不仅要求情感的真实,还要求形象的真实。诗词中的形象是传达情感的载体,只有形象真实可感,才能让人信服,进而产生共鸣。晚清“同光体”大家陈三立次子陈隆恪教女作诗,要“写真情实景”,于现实主义诗歌来说,可谓金玉良言。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云:“何谓真?曰:自来言情之真者,无如靖节;写景之真者,无如康乐、玄晖;纪事之真者,无如潘安仁、左太冲、颜延年。少陵皆兼而有之,故往往有生字拙句,人皆不解其故,不知乃直书所见,初不假乎雕饰者,但嫌其发泄太尽耳。”所说有理,大家可以参阅。
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此诗前两句描绘了雪净胡天、牧马归来的真实景象,为全诗定下了宁静而壮阔的基调。后两句则通过虚写,借助《梅花落》名曲联想到雪天梅花随笛声飘满关山的意境,形象真实而富有想象力,情感真挚而深沉。
三、真诚忌讳矫情做作
真诚是诗词的精神内核,矫情做作则是诗词的大敌。一个人写诗,如果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就别想感动他人。我们在写作时,感情没积累到一定程度,不必急于下笔,不必硬写,可以先放一放,也许到一定的时候,诗会来找你,那时一挥而就,岂不美哉。
现在征集诗词活动越来越多,显得很活跃。太平盛世,歌功颂德,附庸风雅,装点门面,是征集的主要原因。这些活动对诗词创作多少有些好处,但是不足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命题作诗填词,情不由衷。文艺创作,最好是情动于中,有感而发,这样容易入情入境,真切动人。征集诗词多由主办方规定了主题,应征者多是冲着奖金而来,尽管目的无可厚非,但毕竟是被动的,不是情不能自已,难免做作。其次,应征者缺少亲身体会,往往依据抽象材料,臆想捏造。诗词征集活动,遍布全国,主题多样,涉及面广,诸如时事政治、经济建设、山水名胜、民俗风情、历史人物……一个人不可能上通天文,下识地理,通览百家,游遍天下,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如果大量应征,还得搜集资料,绞尽脑汁地构思、创作。这样的写作,是比较痛苦的,也不容易出彩,甚至因不熟悉写作对象而闹笑话。因此,应征诗词,如果系自己本有感触想写的题材,不妨试试;如果不熟悉对象,没有感触,大可不必应征。
四、真诚需有感而发
真诚立意要求诗词创作必须有感而发,情动于衷。只有真正触动内心的情感,才能写出真挚动人的诗词。真诚是诗词的精神内核和生命之所系。诗词创作,忌讳装模作样,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清代诗人厉志说:“到一名胜之所,似乎不可无诗,因而作诗,此便非真性情,断不能得好诗。必要胸中本有诗,偶然感触,遂一涌而出,如此方有好诗。”(厉志《白华山人诗说》)
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此词通过描绘边塞秋景的奇异与悲凉,以及戍边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词人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无法归乡的感慨。情感真挚深沉,读来令人动容。
五、真诚需尊重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都是独特的,真诚立意要求诗词创作必须尊重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只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才能写出具有个性和深度的诗词。
李贺的《罗浮山人与葛篇》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这类诗句通过奇特的想象和独特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人与葛的深刻感受和独特理解。虽然可能晦涩难解,但正是这种独特性和真实性使得李贺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