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相关理论和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际关系的相关理论研究】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维持个人情绪稳定及健全心理功能的重要方法,同时借由此种社会互动,也可增进个人的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肯定及自我实现。

一、人际关系的内涵

「人际」(interpersonal)一词原本的意义为了解人际沟通的特殊性;「人际」是由「人」(person)与际(inter)这个表示「之间」的字所组成的(游梓祥,2002)。人际意即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事,简单而言,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互动才有所谓人际关系的形成。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涵层面十分广泛,所以学者们对于人际关系的定义多有不同,叙述于下:

郑佩芬(2002)认为人际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僵化的,它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具有阶段性。

徐西森(2002)以为人际关系又称为人群关系,意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交往、、交互影响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社会影响的历程。

杨慕慈(2002)称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所产生的关联,可发生于亲子、夫妻、职场、两性、同学、师生,乃至陌生人之间,彼此有共同生活,或是为了满足个人不同层次的需求时,所建立的活动,并且此一活动不局限于可观察到的交互作用,也涵盖了许多复杂的心理历程。

林淑华(2001)以为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交会、情感的沟通以及生命的对话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关系,涵括亲情、友情、师长、朋友、同学等等之间的互动、依存关系。

杨锦登(1999)谓人际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互有关联的人彼此产生交互作用的状态或历程,且其间也酝酿着共同的知觉、评价、学习、了解以及回馈等心理与行为模式,进而形成良性互动的历程。

陈韵如(1994)认为人际关系是人通过语言、思想、感情与反应,与他人交互作用,互相影响,以达成某共同目的之历程。

张春兴(1989)认为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关系的和谐与否,维系于个人待人处事的态度与能力。而且,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心理性的,是对两人或多人都发生的一种心理性联结。

萧文(1977)指人际互动概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传达情意,借以沟通传递讯息的过程。人际关系是指少数人,通常是两个人的关系,亦即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看法和作法。

综合学者定义而言,人际关系有发展的阶段性,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状态,因互动对象而有不同的人际关系名称,其交集的形式包含情感、情绪、行为或讯息的交流,其目的在达到个人身心的满足和需求。

二、人际关系的发展历程

心理分析学家Erikson认为人的发展是持续一生的,因此,提出八大阶段理论。在这个人生的八大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必须面临一个重要的心理危机,但也都有其重要的理想的发展境界。

表2-2Erikson理论的社会期

年龄

发展危机

发展者的心理特征

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

0-1岁

信任vs不信任

对人信任,有安全感

面对新环境会焦虑不安

1-3岁

自主行动vs羞怯怀疑

能按照社会要求表现出目的性行为

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

3-6岁

自动自发vs退缩愧疚

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

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

6-青春期

勤奋进取vs自贬自卑

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

青年期

自我统和vs角色混乱

有了明确的自我观念与自我追求的方向

生活缺乏目的与方向而时感彷徨与迷失

成年期

友爱亲密vs孤僻疏离

与人相处有亲密感

与社会疏离,时感寂寞孤独

中年期

精力充沛vs颓废迟滞

热爱家庭,关怀社会,有责任感,有义务感

不关心别人与社会,缺少生活意义

老年期

完美无缺vs悲观失望

随心所欲,安享余年

悔恨旧事,徒呼负负

综合Erikson理论的心理社会八阶段理论,可以归纳出我们的一生当中,有四种主要人际关系:

第一种是亲子关系,这种关系是持续一生的,但却在年幼时期与成年时期特别重要。在个体年幼时期,父母亲对待个体的方式会影响其日后的发展;而在成年期,当自己为人父母时,自己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则将会影响自己孩子日后的发展。

第二种是同伴关系,亦即个体与朋友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尤其是青春期朋友与同伴团体会影响个体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定位,而到成年期或老年期,朋友在生命中也都一直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此对友谊本质的认识与了解,有助于自己与朋友发展出良好的关系。

第三种是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可以视之为自己与异性或配偶的关系。在成年期开始,个体除了朋友之外,也开始向往爱情,而结交异性朋友,直到结婚之后便开始一大段漫长的婚姻生活。良好的婚姻不但使人觉得幸福、充实,更能支持个人迈向事业高峰。

第四种是发生在工作场合中的人际关系,人的工作时间相当漫长,如何在工作中发展自我,除了专业技能外,人际关系也非常重要(黄天中,1991)。

上述四种人际关系在人的生涯中各占有不同的地位和重要性,但是以第一种亲子关系或第二种同伴关系与儿童人际发展最具相关性。

三、

文档评论(0)

人间烟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爱自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