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VIP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借助注释,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意境美;

3.比较阅读两首诗,理解诗人写诗背景。

教学重点:比较阅读两首诗,体会诗歌谋篇布局之妙。

教学难点: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人本互助、多媒体

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歌背景入题

开元25年,王维奉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居延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这时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西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不由得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广为传诵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具体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开元十二年(724),二说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三说作于开元十四年(726)。根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峨眉山月哥》写于本诗之后。

设计意图:以有关诗歌创作的背景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比读活动1:

学生活动:1.自由朗诵诗歌,明确字音、断句,做好批注记号。尽可能背诵下来。

2.借助教材和课前预习了解诗人及相关文学常识,进行诗人介绍、明确题材、解题。当堂分享。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hòujì,都护/在燕yān然。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jīng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读,读准字音(学生单独展示)

候骑hòujì燕yān然荆jīng门

二读,读准节奏(小组朗诵展示,师指导)

三读,全班齐读

教师指导:读出情感,注意重音和停连,比如“山随平野尽”的“随”,就要读成连音,因为船在航行,景在移动,是一个连续而又漫长的路程,所以读音要拖长。“仍怜故乡水”中的“怜”,就要读得比较温柔,情意绵绵。结合诗人情感,让自己的心中也充溢着留恋与不舍,就能读出诗歌的感情。

完成表格:

诗人简介题材解题

《渡荆门送别》“谪仙人”;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豪放飘逸;《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送别诗渡荆门送别,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并交代了地点。其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是设想故乡的山水送别自己。

《使至塞上》“诗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摩诘居士;“王右丞”;《相思》《山居秋暝》边塞诗诗题点明这是一首边塞诗。奉命出使到达边塞。

教师补充: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

三、比读活动2

请任选角度赏析两首诗歌:炼字、手法、内容、画面、情感……至少选择一个角度。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诗歌中的字词:

1.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宜昌,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2.楚国:楚地,春秋时期属楚国。

3.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4.江:长江。

5.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7.海楼:即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8.仍:依然。

9.怜:怜爱。

10.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11.万里:喻行程之远。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

文档评论(0)

精致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精致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