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总结与评论(F).docVIP

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总结与评论(F).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心身医学思想的总结与评论

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七年制2011711045蔡雨晴

心身医学是研究各种精神情感因素如何导致躯体疾病发生、发展、演变以及这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问题的医学分支学科。我国是世界上心身医学思想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意识到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意义,在中国,人们就曾推测心脏是精神的器官,为此几乎所有与精神有关的汉字都由“心”字作偏旁。从理论上说,中医本身就具备心身医学思想。中医学的体系较为完备并始终保持了从心身关系角度认识健康与疾病的特点,尤其在病因和治疗上的建树很有特色。早在先秦时期的著作中,这方面的内容就很是丰富,如《内经》从七情内伤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机紊乱的角度来说明心身疾病产生的机理,《素问?宣明五气篇》曰:“邪入于阳则狂。”《素问?举痛论篇》曰:“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中医将人身分为“形”与“神”两部分。“形”指人体的各种物质结构,如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神”又称神明或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性格、情感等。古代医家在总结心身关系时强调“形神一体”,形生神、神御形、形神又互相依存,而神依附于形。在疾病的诊治方面注重社会环境因素在生命和疾病过中的作用“心神”占主导地位:“将审察于物而心生”。如嵇叔夜说:“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断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每个人要“调适阴阳,清心寡欲”、“冲和则百病不生”。因此治疗时要“调神以治形”、“治形以疗神”。

而《内经》的这种理论在后世逐渐演变为中医学中经典的个性与体质学说,具有基础性意义。如“五态分类”与心理学家荣格的内外向性格学说相似,并认为各型人易患某些心身疾病,如“太阳火形人”患躁狂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

再到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他在深入研习《内经》及各家经典后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相火论”。从痰邪立论,完善中医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认为郁为百病之源,并法从《内经》,集中医治疗实邪郁证之大成;治疗以调气为主,祛痰为先,辨证施治。其学术思想对后世中医心身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医学从先秦时期至今,始终保持着心身医学的思维方式,从普遍性和特异性两个角度出发去看待心身之间的复杂联系,这是中医学形神观中的独到之处,也与西方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不谋而合。

纵观历史,医学模式的发展总是以满足实时需求为基本路线,根据人类社会环境、人为了适应环境所表现出来的心身特征而改变是其本身发展的特点,而这种改变模式的内容,实际上在古代中医学中早已有所体现,如其中医学理论所阐述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六淫七情”、“时病论”等都不乏这方面的内容。

当今心身疾病的研究既有时代性又有广阔的医疗市场的存在,可以说它沿袭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辩证施治的治疗思想,构成了与世界其他医学的质的区别,体现了东方医学的特色。

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杲生活于南宋偏安,金元混战,兵连祸结,疾病流行,人民生活极不安定。他观察到社会环境给人民带来的疾病多系饥饿、劳累、忧恐、流离失所诸因素造成,结合其临证观察脾胃久衰、气短、精神不足等证的切身体验,认识到机械地搬用古方,不一定能全治今病,因此创立新说。《脾胃论》的问世,是李杲抓住了社会环境剧烈变化对人体健康及疾病谱改变的影响这根主线。

21世纪,世界医学关注的疾病重点不再是瘟疫或营养不良,而是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心身疾病。因此,中医的心身医学思想应成为当今中医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现代所普遍接受的生物医学的方法要求病人削足适履,已难以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中医的形神观与心身医学在性质上是相通的,只是在程度、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上存在着差异,这对两者的融汇奠定了基础。如中医中的望闻问切等许多诊治手段都把握住了病人的心理规律,起到了心理治疗的作用。

在中国,中医心身医学服务的对象是中国人,中医想要将心身医学融汇于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就必须创建符合自身特色的模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行为模式,思维模式与疾病的内在联系的独特性和地方性。如儒家学说,宋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宗旨,都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注重途径与方法,只有以中医的理论体系为主,确立研究方向,才能达到融会提高,为我所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杜文东,心身医学研究——当今中医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医杂志1997年第38卷第6期

李飞霞,孟林,对中医心身医学基础理论发展思路的思考,河南中医2002年7月

黄健,朱丹溪心身医学思想初探,山西中医2007年6月

文档评论(0)

bookl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