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pdf

实践出真知——《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践出真知一《百分数的认识》说课稿

实践出真知,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因为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尤

其在学习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后,六年级学生更加熟悉,并误以为熟知,

他们真的认识了百分数,理解其意义,应用自如吗?《百分数的认识》蕴含的教

育价值是什么?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一、理论依据

设计本节课的理论依据主是课程标准,仔细研读和比较2011年版和2022

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我发现关于百分数内容的隶属领域发生了变化,具体求

也有所调整。

前者,百分数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部分第二学段的内容,解读为百分数是特

殊的分数,其数量上的意义与分数完全相同,学习重点在于应用,用百分数表示

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152页)

后者,百分数的认识则隶属统计与概率领域中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的范

畴,引导学生知道百分数是两个数量倍数关系的表达,既可以表达确定数据,如

饮料中果汁的含量,税率,折扣等,也可以表达随机数据,如篮球运动员的发球

命中率等,帮助学生了解百分数的统计意义。(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41页)。

鉴于这种变化,教学思想也随之转变,从数字的表象向本质的关联渗透。了

解了课程标准的求,我们来看一看教材是如何落实的。

二、背景分析

这节课的教材背景分析,一是通过整体联系的观点对教材进行分析,二是依

据学情调研进行学情分析,最后是我的数学思考。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首先我们纵向回头看,学生对于百分

数的认识已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那么我们纵向往后看,百分数的应用在数与代

数和统计与概率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由此可见,百分数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它与比的知识有关吗?我

们再横向比较各版本教材,同样会引发新的思考。

北师大版

苏教版

人教版

上教版

苏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在内容呈现上基本相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其应用,

并会正确读写,使学生感受引入百分数的必性,体现数感的核心素养,而人教

版教材没有这方面的引领,或许每个版本关注的核心概念不同而已。上教版则更

是直接将此内容安排在《比和比例》单元进行教学。有没有其它的地方也体现了

百分数与比紧密相连?

北师大版

苏教版

人教版

上教版

我们来看看各版本教材的编排顺序,苏教版,人教版,上教版都将百分数的

内容安排在比之后,只有我们北师大版教材是学完百分数再进行比的认识,但是

百分数的应用仍然放在后面,足以见得比和百分数的关系,它们都是表示数量间

的相除关系,这正是教学中我突破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知晓教材意图后,我们需进行学情分析,为此,做了以下的学情调研。

调研目的:了解学生对于百分数的知识知晓情况。

调研对象:本校六年级学生50人。

调研题目:

1.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百分数例子,说一说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2.填空。

30%读作()

12%读作()

百分之三十四写作()

百分之十五写作()

3.你认为百分数和分数一样吗?如果不一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关于百分数你还知道哪些?

逐题分析调研结果,从而暴露了学生的知识漏洞,并非想象中的了解百分数,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题型练习、应用才能真正理解。

(三)数学思考

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调研,我的数学思考如下:

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时,我从学生实际入手,采用以学生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以教师适时点拨为辅,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

立思考,相互交流,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情境中质疑、尝试、解惑,

在积极感知和思辨中发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凸显四基,强化四能,感悟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数据意识,体验学习乐趣。

学法: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尽可能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过程,尊重并欣赏他人的独到见解,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采用自主观察思考、

文档评论(0)

文体创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