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木叶”》教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说「木叶」林庚

林庚,福建闽侯(今福州市)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新诗集及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等。他在楚辞研究和唐诗研究上成果卓著,著有《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唐诗综论》等。他在唐诗研究方面提出的最著名的论点是“盛唐气象”“少年精神”,为研究者广泛引用。认识作者

概括文意1.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钟爱的形象。请用尽量简洁的文字概括各段的文意。

概括文意2.古代诗歌中很少见“树叶”而一再使用“木叶”。

概括文意3.从“木叶”发展到“落木”的关键在“木”字。

概括文意4.“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是其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

概括文意5.①“木”概念的暗示性使读者更多地想起树干;②“树”与“叶”形象十分一致,所以很少见“树叶”。

概括文意6.①“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微黄和干燥之感;②“木叶”既疏朗又绵密,是迢远情深的美丽形象。

概括文意7、“木叶”与“树叶”概念上相去无几,艺术形象上的差别是一字千里。

一、提出问题。1.导出话题:2.设置疑问:(第1.2段)梳理文脉“木叶”古诗中为什么少见“树叶”而多用“木叶”?

二、分析问题。3.关键在“木”字。4.“木”本身含有落叶的因素。(第3~6段)梳理文脉5.“木”含有落叶因素的原因。6.“木”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解答了古诗中很少见“树叶”的缘由。解答了古诗中一再用“木叶”的缘由。

三、得出结论。7、“木叶”与“树叶”概念相差极小,艺术形象差别极大。(第7段)梳理文脉

一、(第1.2段)提出问题。梳理文脉二、(第3~6段)分析问题。三、(第7段)得出结论。

解析疑难1.结合文意,辨析“树叶”与“木叶”意味的不同。

解析疑难2.结合文意,辨析“落叶”与“落木”意味的不同。

解析疑难3.“木叶”的形象既然如此生动美丽,那么是否可以将“无边落木萧萧下”改为“无边木叶萧萧下”呢?

文外探究古代诗歌中少见“树叶”而多用“木叶”,是否还另有原因?

文外探究“木”总含有落叶的因素吗?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处士》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无可《秋寄从兄贾岛》

文外探究“木”总暗示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文外探究“树”总是与繁茂的枝叶相关联吗?树树秋声,山山寒色。——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文外探究“黄叶”总是不如“木叶”吗?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慕遮》扑翠色秋山如靛,涌寒秋波水连天,西风黄叶满秋川。——康海《红绿鞋·秋碧》

再见

文档评论(0)

187****78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