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总结.pdf

高中历史《文化交流与传播》知识点总结.pdf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8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12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14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18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20

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22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24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27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31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34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36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40

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42

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48

第1页共51页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一、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源远:中华文明多元起源。

1.中华文明的世界地位:

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2.中华文明多元起源: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

3.华夏族的扩展: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①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形成。

②春秋战国时期,内迁的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

认同、文化认同。

(二)流长: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奠基:先秦时期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知识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新变化

①经济: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推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建立。

②阶级:周天子地位下降,分封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崛起,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③文化:礼崩乐坏,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2)表现:

①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儒家文化的思想

核心形成。②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百家争

鸣”局面出现。

(3)意义: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2.形成:秦汉时期

(1)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推祟法家学说。

(2)汉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

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知识拓展】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①加强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有限):“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第2页共51页

③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发展:魏晋隋唐

(1)背景:随着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儒、佛、道交汇融通的景象。

(2)表现:

①魏晋玄学盛行

②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③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名词解释】魏晋玄学: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哲学的思潮。这一哲学流派以“玄”

为核心概念,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

的根本;政治上主张“无为”;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特点是儒道结合。

4.繁荣:宋元时期

(1)宋代:理学形成

①背景: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②集大成者:朱熹,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

③评价:

理学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2)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知识拓展】理学的内容和影响

(1)内容:

①世界观:“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认识论:人伦即天理,“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③人生观:“存天理,灭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

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方法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2)影响:

①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维护了专制统治,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②理学重视人的主观意志的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

格起了积极作用;

③朱熹编著的《四书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安东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